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8(1 / 2)

加入书签

虾的王知府,胆子小,能理解。

但是他如今也迫于百姓的压力,主动来了边城,表示投诚。

没办法,周边的几个州府都在高速发展,就他们一个地方卡在中间,去办厂的,也都是边城这边的老板。

能不眼热吗?

还有另外一位王大人。

之前作为监军来到边城,给君秋澜送来了圣旨,之后就一直留在边城了,据说是准备把家里人都叫过来。

但君秋澜并没有完全放心这个人。

王朔之前就是皇帝的人,能被皇帝派过来送密旨,这就代表很多事情了。

而且,边城的消息,皇帝是如何知道得那么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之前却一直不对他们动手,同样是一个谜。

所以这王朔暂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一直都跟在苏长寻身边,办一些基础的事情,等到他有了一定的思想觉悟再说。

总不能真混入一个内奸,最后搞得他们满盘皆输,害了他们这么多的同志吧。

颜景听君秋澜说起,其实心中也感慨,“当年,我们的革命先辈,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更是不少。”

都是了不起的人。

那时候,某个阶段跟如今的大盛和君秋澜其实也有相似的地方。

一国,两个政权。

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君秋澜凑过去亲了亲他,“我们也算是抄作业了,都是跟着华夏的革命先辈们学习。”

颜景笑了笑:“话又说回来,你们造反,那就是要改朝换代,都到这个地步了,还没想到自己的国家叫什么名字吗?”

虽说是广积粮缓称王,但他们现在都跟朝廷对上了。

也是时候该有自己的旗帜了。

也好让百姓们知道,他们现在是哪国人,国家的领导人都是谁,都有谁,这些领导人为他们做过什么,有过什么英勇的事迹。

别看这些东西听起来有些像是吹嘘功劳,但如今的百姓,正是需要去了解这些。

听得多了,见得多了,也是一种思想品德上的教育,才能让他们觉醒自己的思想。

就像九年制义务教育里,语文课本里,摘选了不少英雄事迹,以及各种领导人的诗词,文章等等。

就是要让大家从小就了解到自己的国家。

君秋澜他们现在也不算晚,从前没人这么做过,他们去宣传一下,对百姓来说,算是新鲜事,接受程度也会更高。

最近,颜景也在跟颜宿讨论刊印报纸的事情。

报纸,是从前没有电视广播的时候,最直接有效地能够让百姓了解时政的载体了。

报纸的第一版,颜景就想要定下新国家的名字。

君秋澜也犹豫:“你说,就叫华夏,如何?”

颜景忍俊不禁,“我们两个世界,也算是同出一脉了,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叫华夏也没什么不妥的。”

君秋澜颔首:“那下次回去就跟大家商议一下,也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颜景点点头,“到时候把国旗什么的都给设计好,我们报社这边也好刊印。”

君秋澜:“你真不打算忙你电影的事情啊?我感觉你都快成半个古代人了?”

反正他在古代出现的时候,颜景都必然要跟他一起过去。

颜景:“依照我爷爷的来历,我本来就有四分之一的古代血脉,要说古代是我的故乡,也没问题,那我给故乡做出一些贡献,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再说了爷爷现在也都关心着古代的问题呢,隔三岔五就要找他了解一下情况。

他要是不参与,还怎么回答爷爷的问题?

也就是爷爷的年纪大了,不适合太操心,要不然爷爷都非得亲自去古代那边搞出一番大事业。

电影的事情,现在还在剪辑阶段,到时候都会交给他过目,又不需要他亲自去操刀剪辑配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