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8(1 / 2)
合了古, 今,以及民法典, 总结出了最适合他们现状的法律。
君秋澜还没细看,但无论他翻到哪一页,都是挑不出错的。
略微思索了一下,“律法的事情交给蒋律同志,真算是找对人了, 另外几位同志也是功不可没, 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
蒋律也很谦逊,他知道不能以偏概全,他们总归参与修订的就这么几个人, 也去民间走访了,还结合了现有的一些案例, 但难免还是会可能出现疏漏。
就是要趁着现在还没发布, 尽可能地将法律修订得更加完善。
“君同志尽管说。”另外几个同志也很期待君秋澜给他们提出的意见。
君秋澜笑了笑:“大家也不用紧张, 其实总体看来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我发现,大家好像是在为边城修订法律。”
一句话,让蒋律和段文都恍然大悟。
边城, 是他们走向新道路的开端。
考虑问题的时候,难免以边城的改革为主,包括之前其他的改革, 也都是把边城当成是试验点。
所以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
他们定制的法律,应该是面向全国的。
他们的组织,一定会越发壮大,版图也会越来越辽阔,这回的法律试验成功之后,愿意跟随他们的这几个州府,都会是下一个执行者。
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更大的区域,需要通过他们修订的法律去进行管理。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以偏概全呢?
他们不能只盯着眼前这一片地方。 网?阯?发?B?u?Y?e???????????n?②??????5?﹒??????
君秋澜含笑:“莫要担心,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去进行一点小修改即可。”
蒋律颔首:“一定不负君同志的嘱托。”
“别紧张,万事都还在摸索当中,能有我们这一帮同志,共同努力去开创新篇章,就已经是人生之幸了。”
“亦是我们之幸也。”
法律的问题,基本上快解决了。
君秋澜又跟段文聊起了发展的问题。
“造纸和印刷术,是早就传播出去了,我估计啊,今年估计全国大部分地方都用上了这种新技术。”段文说起来的时候,还有些可惜。
从前他做县丞,县令,再到知府,为的都是当地百姓谋福祉。
如今的情况不同了,但似乎也没什么不同,依旧要把经济发展起来。
这造纸术和印刷术,基本上都是白白送出去的,要是握在手里,他们边城又多了一份进项,财政也不会如此紧张。
别说玻璃厂赚了钱,但是边城太穷了啊,发展要用的钱,不是一星半点。
水泥厂,赚的不多,也都只是能维持一下内政和基础。
君秋澜莞尔,“总归,这些技术传播出去,也是为了造福百姓,咱们莫要有世家大族的心态。”
世家大族,为何会长盛不衰,就是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技术和知识。
这世道,是一本菜谱都可以当成传家宝的程度。
段文笑着点头,“放心,既然决定了走向新世界,那我们都不可能再囿于从前。”
他只是有些想不明白罢了。
之前传播造纸术和印刷术出去,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两样东西出自君秋澜的手。
如果知道的话,后续宣传他们的思想,也是有助力的。
对于这件事情,君秋澜也没法细说。
当初,还没有要造反的心思,做这些事情,也只是为了积攒功德,好让他给家里人都留出一条后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