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6(2 / 2)
村子里,大家都知道,那还能理解。
走出村子之后,外人见他们穿着全是布丁,人也瘦弱,难免被人看不起。
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但是边城这个地方,有人带领大家走向了一条新的道路。
如果今天没有旱灾……
他们都可以想象到,边城的发展,定然会更进一步,如今,旱情也差不多过去了。
那一场雨,真的下得太及时了。
边城未来,富庶程度,定然是不输京城,也不输江南的。
可是反观他们管辖的州府,之前比边城还稍微好一点儿,但是也穷啊,要是他们不紧跟脚步,以后就更穷了。
几个知府离边城也不远,到时候他们的百姓都来边城谋生,来边城定居,他们管辖的州府岂不是慢慢要变成空城了?
这怎么能行?
他们也是父母官,看见百姓过得苦,他们心里也不好受。
否则,他们这回也不会特意过来借粮了。
君郁和段文带着他们在城里跑了几乎一整天。
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边城的变化,段文也拿出了企划书。
? 如?您?访?问?的?网?址?发?B?u?Y?e?不?是??????????è?n????〇????5?.???????则?为????寨?佔?点
是一年,三年,十年的发展规划。
从医疗,教育,民生,交通,边防,事无巨细,段文都做得很详尽。
甚至是包括后面造反,即将要面临的危险,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等等。 网?址?f?a?布?y?e?????ü???ε?n?????????5?.??????
虽然是针对边城做的企划书,但是对周边的州府,也是有极大的可取之处的。
只要他们跟紧脚步,不怕发展不起来。
最后是陶隐一咬牙,决定跟着他们干了。
他本是穷苦读书人,当年的科举成绩,也进入了二甲,才得以留在京中为官。
可是他没有人脉,也不屑于成为他人的附庸,浑浑噩噩十几载,到头来,也只是因为得罪了人,然后上头就随便给他找了错处,把他发配到了边境这边来做知府。
平等,人人平等。
就光是这样的思想,就足以让他们反复咀嚼三日不眠。
“总之,今天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了,那位陈大人,不愿意参与,我们也没办法。”
君秋澜:“没关系,我们的发展,也捎带他们一些,等陈大人慢慢看到实际情况之后,恐怕也会转变思想的。”
实在是不行……
也可以找苏先生想想办法。
虽然苏长寻被贬十载,但他在朝堂上并不是没有人脉。
到时候给陈大人安排一个好的去处,去一个稍微富裕一点的地方继续做知府,把陈大人现在的位置空出来,换成他们自己的人。
君郁点点头,“这事情,段文已经去找苏先生说了。”
总归,几个方面,都要留心注意,以保万全。
“对了,爹,外祖父他们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宋庭那小子,走了这么久,不管外祖父他们能不能来吧,总归送个信过来也好啊。
要按照常理来说,就算是他们跑商,这个时间段,也应该到边城了才对。
君郁笑了笑:“别担心,有的时候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说不定正在来的路上呢。”
君秋澜想着也是这么一回事。
“爹,我们在城里先买一套宅子吧。”
虽然有了对讲机,大家有事情的时候,都能及时联系。
但是有的时候,也确实是需要君秋澜本人亲自出面的。
就像今天这样。
毕竟他是领头人,是带领大家走向新道路的人。
今天要游说几个知府,他要是面都不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