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3(2 / 2)

加入书签

说着,他还看了君秋澜和君郁一眼:“我记得你们,你们一年多以前,是不是还去我们书院应聘了?就你们这样的,还想做书院的先生?我可是听说了,你们从前都是被流放过来的犯人。”

说着,他还看向村里过来凑热闹的村民。

“哟,你们可要多注意了,让这种人教书,以后可别教出一个罪犯,自己被杀头被流放就不说了,别到时候还连累的九族。”

君秋澜都快被气笑了。

当时他跟段文师兄说过这个事情之后,也就预料到可能会出现如今这种情况。

但是没想到,这种情况直接在他们村里发生了。

“段知府任命知识青年下乡,是为了教化百姓,教孩子读书识字,帮助村民学会认字,不是让你来这里当皇帝的。”

张书生嗤笑:“我可是通过了官府考核才分配到这里来的,村民们要读书识字,孝敬一下先生,不是应该的吗?”

君秋澜摇摇头,与这种人是说不清的。

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一样的高度,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来打败你。

“都散了吧。”他看着村民:“过几日会换个先生过来,大家也不用紧张,在新的先生没有交接好之前,我父亲还是会在这里教书的。”

因为有村秀才的追捧,村里人还是相信君郁的学问的。

特别是村里本就有不少是流放过来的,君郁什么水平,他们心里也有点儿数,留在村里教书,都是大材小用了。

随便换个童生过来,教孩子读书识字,也是绰绰有余了。

赶过来的马忠听了这个事情,也是头秃得很。

前两日他就觉得这个书生不太行,但读书人嘛,清高一点是应该的,只要他能好好教导孩子,抽空的时候,能教村里人也识几个字,大家尊敬着就行了。

至于吃肉的事情,马忠也都准备去想个办法解决呢。

“马叔,知青的事情,我会去跟段知府商议的。”他又睨了一眼张书生,“这个人,你们先看管着吧,交给段知府处置。”

好像也是个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

张书生心里有点儿虚了,但他还是梗着脖子,“我可是段知府钦命过来的,身上还有功名,容不得你们这种泥腿子冒犯。”

说着就想走,马忠有了君秋澜这句话,心里就有了底气。

当初君秋澜极冠的时候,知府亲自过来,与君秋澜一家谈笑甚欢的景象,他都还记得呢。

而且今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城里有了这么多变化,他也不是傻子,也猜到一点儿事情。

他招呼了两个村里的大汉,“把他给我捆了。”

君秋澜看着村民们,心中也有几分感慨。

读书识字,谁小的时候没想过呢,因为家贫,无力支撑高昂的读书费用。

前段时间,村里公布了官府要派人来教书,不光是教孩子,也教村民,愿意学的,都可以过来。

村里还热闹了好一阵呢。

别的不说,他们也知道自己每日都要忙地里的活儿,年纪大了,脑子也生锈了,恐怕学不好,但是,如果能学会自己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们都是高兴的,满足的。

结果摊上了这么一个先生,哎。

君秋澜说:“知青下乡的制度,还在不停地完善,现在虽有不足的地方,但官府的出发点是好的,此后一定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君郁也保证道:“如果下一个教书先生还是不行,老夫也绝对不会容忍,一定亲自校考过先生的学问和人品之后,才会把孩子交给他。”

有个村民高声道:“我们相信君先生。”

村里的李秀才也道:“这个事情,我也会看着的,大家放心。”

李秀才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大家也是信服他的。

马忠挥挥手,“都散了吧,今天学堂先不开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