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7(2 / 2)
两人说完,见陆芦已经把饭菜做好了,沈应收起灵芝和银耳,帮忙一起盛着饭。
从前都是和江鬆一起进山,两个汉子白日都在山里跑,只有夜里才会回到山洞歇息。
雖说并不邋遢,但吃的用的都十分简单,往往端着碗蹲在洞口便吃了,还是这回陆芦上山后,沈应才砍来木头做了张木桌。
只是山洞不大,木桌放在洞里略显拥挤,他们于是放在了洞口的皂荚树下。
一碗小根蒜炒坛子肉,一碗荆芥拌变蛋,一碗蒲公英煎蛋,还有一碗凉拌鱼腥草。
三人坐在树下,于秋日的暖陽中,一起吃了顿粗茶淡饭。
饭后,沈应去送吴三下山,陆芦背上背篓,继续去摘没摘完的刺梨。
江家人喜欢泡果酒,刚入夏时,林春兰便叫江大山打回来几斗黄酒,泡了一坛青梅酒和桑果酒。
若是多摘些刺梨回去,泡成刺梨酒,大山叔和槐哥儿肯定很喜欢。
这么想着,陆芦摘刺梨的手忙得更快了。
日升月落,昼夜更替,山里的秋意愈来愈浓,东边的天儿也亮得越来越晚。
许是山上的早晨有些冷,沈应又总让他多睡会儿,陆芦这阵子不知怎么也总是犯困,竟养成了赖床的习惯。
这日他还睡着,沈应便早早起了,说去看前几日布置在山里的陷阱,出门前还熬了米粥温在陶罐里。
等到陆芦醒来时,山洞里早已没了沈应的身影,他喝了碗米粥,又吃了个沈应给他煮的鸡蛋。
走出山洞,带着凉意的晨风迎面拂来,陆芦忍不住搓了下微凉的指尖。
眼看天越来越冷,很快便是深秋了。
陆芦想了想,决定去山里找些野棉花,趁着还有太陽能晒一晒,摘些回来晒干做床褥子。
晒好的板栗枣子和刺梨都装进了麻布袋子里,等到下山的时候便能一起带回去。
那日吴三来时,沈应托他给江家捎了个信,让江鬆到时候上山来接他们一趟。
到了深秋,村里的各家各户便要开始忙着准備棉衣棉被,盖上厚厚的被子,穿上厚厚的衣裳,迎接冬天的到来。
乡下人家做棉被,要么去城里买棉花,要么便是自个儿地里种。
他们的地少,没种棉花,只能去城里买,正好山上有野棉花,摘些回去,还能少花些银钱。
虽比不上城里买的柔软,可用来做成褥子多少也能保暖。 网?阯?发?B?u?y?e?i???????é?n???????2?5?.???ò??
长在茎杆上的棉桃已经裂开了,包裹在中间的棉花像雪一样洁白,却比雪更蓬松,摸上去也软软的。
陆芦背着背篓在山里转了好一会儿,从这座山头爬到那座山头,才终于在低矮的山坡下找到了一大片野棉花。
入了秋,野棉花都长出了棉桃,轻轻捏住棉桃的根部,再往上一提,便能将整团雪白柔软的棉絮摘到手里。
棉花本就轻软蓬松,不一会儿,整个背篓便被填得满满当当。
陆芦先背着一篓野棉花回了山洞,歇脚喝了口水,又继续去摘,来回走了几趟,才把野棉花全摘了回去。
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沈应还没打猎回来,陆芦没急着做午食,而是挑拣着夹杂在棉花里的杂质。
大多时候沈应都会回来吃个午饭,也有的时候忙着捕猎,或是走的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