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0(1 / 2)
现已改名为华中制药的药厂。
二十多年前,这座药厂是川城经济的命脉,如今扩建了两倍的华中制药仍是。
早前它收纳了底层的穷苦人民,给了他们一份活命的工资,战乱下的一份生命保障,让他们担负起了养家救国为民的重担。如今,它仍然在生机勃勃地前行着,孜孜不倦地为这个国家服务着。
“这块地,”沈瓒抱着瑶瑶沿着厂区外的围墙一边溜达,一边讲解道,“原是一块臭水坑。”
“因为地形低洼,一到雨季,排水设施不建全的旧城区的积水就往这儿流。后来,附近的居民为了省事,垃圾废水什么也往这里倒,天长日久,就成了一处积水的臭水坑。”
“夏天苍蝇蚊虫便布,冬天北风刮起,湿臭的空气弥漫了方圆数里。”
“当年市政换局,民国一位姓郑的市长急于朝上走一步,招集了城里大大小小的商家,筹资改建。”
“方案出了一堆,资金收了一茬又一茬,众人走马观灯地从臭水沟前来来去去,一直等这位郑市长调离,臭水沟还是臭水沟。唯一不同的是,听到改建消息,一众商人瞅准商机,将臭水沟的地皮炒高了数倍,连蜗居那儿的乞丐都身价倍增,借此取妻生子,添丁增口。”
“隔年,川城先是迎来了百年大旱,接着又等来了降雨量颇高的梅雨季,一热一冷,伤寒无数。雨停后,酷热温湿滋养了细菌的生长,伤寒转为痢疾。川城一时病死者无数,上面直接下了封城令。”
“危难之际,一家小医馆的老板挺身而出,提着个樟木箱,带着两大车药材入住了重灾区的臭水沟……”
“半月后,痢疾被抑制,一种叫连双青的中药冲剂横空出世,响彻全国。”
“这就是左氏制药厂,开厂后主打的第一药剂。”沈瓒抱着瑶瑶爬上制药厂侧面的一个土坡,站在土坡上俯瞰药厂内一排排厂房,沈瓒忍不住轻叹,“谁能想到,这里原是川城臭名远扬的臭水沟。”
瑶瑶:“那个小医馆的老板,是……爷爷?”
“是!”沈瓒一手托着瑶瑶的身子,一手抚摸着她背上的毛/发,目光穿过药厂,虚虚地望着这片地方,“进入臭水沟后,左爷爷就拿出了早两年研制出的连双青冲剂,抑制了痢疾,后又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推出了连双青2号,自愈了臭水沟的病人。”
“事后,上面奖励了左爷爷一万大洋。左爷爷没要,提了个要求,租赁臭水沟70年。”
“建厂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五年后,左爷爷以二十万大洋的价格,向国民政府买下了这块地皮。”
作者有话要说:一早起来,兴冲冲地打开电脑,口里还嚷着日万呢,结果,一天……一天啊,我就码这么多?!
好了,小天使们晚安。
争取尽快恢复码字速度,日不了万,日六也成啊。
第19章
老爷子的发家史,就是一部传奇。
近年来,正面侧面的信息,沈瓒收集了不少,娓娓说起,低沉的声音很有质感,像一首经了岁月沉积的楚商编钟曲。
下工的铃声响起,工人们从一座座车间涌出,如潮水一般朝门口汇集,然后再分流,奔向了药厂周围家属区的各个角落。
沈瓒抱着瑶瑶从土坡上下来,从药厂门口经过,朝家属区旁边的百货商店走去。
也只有这边的百货商店,才有白洋布口袋卖。
可着布票,沈瓒买了10个白洋布口袋和10个细麻布口袋。
下楼时,经过点心柜台,瑶瑶瞅见透明玻璃内的松子糕,不由多看了几眼。
“想吃?”沈瓒驻足。
瑶瑶咂摸了下嘴,没吭声。
“来一斤。”沈瓒掏钱票。
他一身空军制服,长身玉立,俊毅非凡,本就吸引人,低沉的男声一出,四周的大姑娘小媳妇不由都看了过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