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1(1 / 2)

加入书签

借口,成天把钱送去异族求和。赵匡胤这个头都没开好,再加上赵光义的软弱基因作祟,宋朝有骨气的大臣是真倒霉啊。”

宋太祖毕竟是宋朝仅剩的可以称道的皇帝了,明月只稍稍抱怨了一句,转头继续说起宋真宗:“好在寇準又出手了,偷偷把去谈判的使臣叫了过去,威胁他送给契丹人的钱不能超过三十万,最终达成了澶渊之盟。”

“宋辽成了兄弟之国,哥哥每年需要给弟弟供奉十万两银、二十万匹绢,真是兄弟情深呢~”明月说到最后忍不住阴阳怪气起来,“还兄弟呢,整得怪亲近,反正UP主玩皇帝养成游戏的时候,每年给主控钱的都是战败的附属国。”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赵光义不仅要死,而且要死得声势浩大,天下皆知。

他垂眸掩住目中深意:封桩库之事暂且作罢,要将自己这一脉塑造成完美的受害者,借此机会一并将皇太女之名传扬到民间,说不定还能因祸得福,踩着赵光义一脉获得更大范围的拥护。

“时间流转,一百多年过去了,萧绰早已去世多年,曾经强盛的辽国也走向了衰败,刚刚提到的宋金合击辽朝,其实大多都是金朝在出力,当金朝消灭辽朝,宋朝也迎来了那个历史上最屈辱的年号——靖康。”

“冷知识,宋朝是一个盛产太上皇的朝代,面对南侵的金朝军队,宋徽宗领跑在前,传位太子,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最后一个年号。”

宋朝君臣默然:外患之下,皇位竟成了烫手山芋,真是可笑至极。

“刚刚提到的方腊起义也值得一说,就这件事再补充一个冷知识,最先称帝的女人不是武则天,而是陈硕真。”

“她在唐高宗永徽年间起义,自称‘文佳皇帝’,结局虽然失败了,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咱们武皇指引了方向。”

“方腊以陈硕真为榜样,对于他们共同的故乡睦州有‘天子基’这一传言深信不疑。”

“花石纲在正史当中迫害的人不比《水浒传》少,方腊家里的漆园就经常被官员强取木材,他在苏州一带组织起来的起义军,大多也都是因朱勔搜求花石而贫困失业的百姓。”

“这是北宋末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和宋江不同的是,方腊布告天下,反对赵家剥民媚外的政策,拒绝招安,也是因此,他没有像《水浒》这样的传记,封建统治者也不会允许他有传记。”

朱元璋心下暗道:那是当然。

纵使他自己就是农民起义出身,成为皇帝之后,也不可能去宣扬方腊这般桀骜不驯之人。

还是《忠义水浒传》的结局好,接受招安,归顺朝廷,不比那方腊好上一千倍?

赵匡胤虽然不知道《水浒》是什么结局,但他的第一反应也和朱元璋类似。

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这“天子基”也并非不能为大宋所用:是该在睦州搞些祥瑞,让皇太女蹭一蹭文佳皇帝的热度。

“不同于因方腊起义而家破人亡的梁红玉,在征讨叛军的过程中,韩世忠不仅获得了‘万人敌’的美誉,而且生擒了方腊本人,军功卓著,惹人艳羡。”

“当然了,首功肯定落不到韩世忠的头上,率领平叛的权宦童贯因功改封楚国公。”担心大家不知道这人是谁,明月就简单介绍了一下,“童贯和之前的朱勔一样,都是北宋六贼组合的一员,他在朝就干了两件有意义的事——破西夏和平方腊。”

“好巧不巧,之前韩世忠于万军丛中直取西夏监军驸马首级的功绩,便被当时主持边事的童贯怀疑为谎报,只给他升了一级,所以两人是有旧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