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9(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回忆着明女郎描述中的宋朝,北宋有失败的王安石变法和靖康之耻, 南宋有赵构这样的昏君, 看来这易安居士的愿望,注定要落空了。

“这首词如此哀戚, 主要是因为创作时间在靖康之变后,词人国破家亡,丈夫病死, 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绑缚在一起,前途俱无光亮,悲秋之愁,宛如绝唱,尤其是词首起十四个叠字,超然笔墨蹊径之外,俱无斧凿痕,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明月猛然间意识到,李清照和杜甫一样,都生活在盛世和乱世的间隙里,见过光明的他们堕入黑暗后,显然会更加痛苦,“和杜甫一样,李清照的诗风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凄苦的。”

“游湖之时‘沉醉不知归路’的是她,宿醉醒来后抱怨‘浓睡不消残酒’的也是她,上面提到的这两首《如梦令》诗风已经初见清丽端倪,但绝无悲切之意,更像是一个潇洒的小酒鬼。”讲到这,明月又觉得李清照和李白很像了,起码在喝酒这块,两人肯定很有共同语言,“潇洒的李清照最终还是步入了婚姻的坟墓,好在丈夫喜爱她的才华,即便两人的父亲变成了新旧两党的政敌,也并没有影响到夫妻俩之间真挚的感情。”

“讲到这,顺带着提一下,李清照的父亲是苏轼的学生,母亲的爹好像是个很厉害的状元,李清照的文学天赋也是有家学渊源加持的。”明月笑了一下,“古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苏轼某种程度上算是李清照的‘爷爷’了。”

赵匡胤懵了。

不是,苏轼的“孙女”都出嫁了,新旧两党还没争完呢?

不过转念一想,之前明女郎说过,王安石变法最后失败了,那这混乱的党争,应该也是失败的后果之一吧。

W?a?n?g?阯?发?b?u?页?ⅰ????ǔ???ě?n???????2?5????????

“不过,咱们易安居士绝不是屈服权威之人,说苏轼缺点的时候,完全不顾及他是自己的‘爷爷’,称他的词‘句读不葺,不谐音律’,大概天才都是这么狂傲吧。”明月语带调侃,在她看来,李清照的“狂”和李白有得一拼,偏偏两人还都有傲气的资本,气人不气人?

“其实她这个评价是有道理的,因为苏轼这个人自由得很,创作时信马由缰,有时候确实不会刻意追求音律的和谐,但作品本身肯定还是优秀的,所以也有人会觉得李清照是在吹毛求疵。”明月摊摊手,“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在后面的朝代也有批评之语,文学作品又不是人民币,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明月记得,清朝时就有学者这样评价:“《声声慢》这首词过于悲怆,偏偏世人都极力夸赞它,不理解。”

明月对于他这个评价也要做一个评价:不理解。

除此之外,明月以前还看过一些其他类型的评价,直接攻击李清照女子身份的人倒是没有,大家都是体面人,不会那么没品,但前面是夸赞,后面又说“一妇人”能写出这样的词已经很厉害了的评价,明月可没少见。

题外话不讲,明月说回到正题:“新旧两党之争导致李清照婚后的处境并不太妙,但幸好丈夫坚定不移地站在了她的身边,这段时间夫妻俩的小日子应该过得还不错。”

“李清照结婚之后依然很爱喝酒,丈夫重阳节不回家,她就‘东篱把酒黄昏后’,哀叹自己‘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喜欢‘打马’,类似于古代的打麻将,丈夫非常支持她这个爱好,还买相关的书籍给她,她精读深研之后摇身一变成了‘赌神’;两人还都有收集整理金石字画的爱好,赵明诚被贬谪期间,李清照从自己的偶像陶渊明的诗中取字夫妻俩经常在一起玩‘赌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