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1(2 / 2)

加入书签

“当然了,这也被大臣们称颂为是仁德孝顺之举。”

“万家人虽然回不到从前在锦衣卫里吆五喝六的日子,但作为无子宠妃的外戚,应该也能算得上是平安落地了吧。”

“说实在话,关于万贵妃残害童年时期的朱祐樘一事和她害死朱祐樘生母一事,都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为也有史料记载,万贵妃扶养过朱祐樘一段时间,两人的关系应该没有外面描述得那么紧张。”

明月想着,朱见深和万贞儿的感情固然很深,但真要比起分量,那当然是储君更为重要,若是万贞儿真的对朱祐樘有不轨之举,恐怕为了大明江山,朱见深也只会强忍着心痛,干掉万贞儿。

“提到了朱厚照,就顺嘴再说说他,朱祐樘和张皇后像真正的民间夫妻一般,同起同卧,同吃同住,琴瑟和鸣,那朱厚照作为他们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皇家耀祖,说实话,他不傲气谁还敢傲气?”明月很为朱厚照感到唏嘘,“有一说一,朱厚照的心气很高,能力也是有的,最后搞成这样,一怪朱祁镇,二怪他亲爹。”

“怪朱祁镇也不是我迁怒,这是有理有据的。”

“朱祁镇宠信宦官、听信谗言,御驾亲征、全军覆没,导致太监们几乎被一竿子打死成了奸宦,御驾亲征也变成了明朝君臣难以触碰的伤疤。所以后面朱厚照利用宦官和文官集团对抗,又通过御驾亲征掌控兵权,才会被骂得那么惨。”

“哪怕他后来处死了那个宦官、打仗也获得了胜利,依旧没能挽回自己的风评和形象。这就要怪朱祐樘了,要不是他这个当爹的太温柔,把大臣们都给惯坏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他们而言,朱厚照当然不是一个好皇帝,至今还有流言称,朱厚照无嗣和早逝都是文官集团戕害的结果。”

文官集团?诸朝的君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清朝的李宝嘉说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而伟人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

诸朝人虽然没有听说过这些话,但显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秦汉唐之时,文官和武官的界限还没有那么分明,弓马娴熟的书生不少,羽扇纶巾的白面书生也可能是以一敌十的猛将。

但听明女郎的意思,后面的朝代分的还挺清楚的。

嬴政和刘彻都或有明悟,毕竟他们都被儒生追着骂过。

李世民和赵匡胤则开始套用他知道的历史:难道是王莽之流?

若是这明朝有某位文臣,既有王莽的心性,又摒弃了王莽施政时不切实际之处,脚踏实地干实事,倒真有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地形成一个可以辖制皇帝、与皇帝打擂台的势力。

李世民摇了摇头:他现在想这些还太早了,虽然有了科举制,但教育资源和上升渠道大部分还是被世家把控着,想要形成所谓的“文官集团”还要再等很多年吧,天幕已经是在给他们加速了。

赵匡胤也有同感,他还在发愁武将的问题呢,兵权在他这里的优先级显然更高一些。

明初的文官虽然没有末期那么猖狂,但已经初现端倪。

朱元璋则意识到,这可能是他裁撤掉丞相一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显然,丞相消失后,文官集团取代了他们的位置,继续着皇权和相权的博弈。

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子吗?

“其实朱厚照和刘彻应该很有共同语言,前者喜欢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