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2 / 2)
从咸阳到沛县,最快也需要三天的时间。
他和吕雉会带着两个孩子在山林里躲避三天。
三天后,来自咸阳的使者到达沛县,若是两位好友带来了刘吕两家性命无忧的消息,那说明始皇帝是有大度量之人,以自己的才华,这一世即便做不成皇帝,也可以混个大官当当。因为女儿的存在,他和吕雉依然会成为最坚固的同盟。
若是刘吕两家尽数身亡,那便把这两个孩子托付出去,他和吕雉就趁早自行了断吧,省得被秦军抓住,再得一个痛苦的死法。
“不过汉朝这个时候确实打不过匈奴,毕竟先是秦二世倒行逆施,接着是连年战乱,中原大地一片疮痍,能打得过出了天选之子的匈奴才怪。”这时的匈奴是由冒顿单于领导着的,他可是一个行“鸣镝弑父”之事的狼灭,“九世之仇犹可复也,后面几代帝王虽然被藩王折磨得不轻,但也没忘记与匈奴之间的仇恨,一直在积极备战,直至汉武朝,刘彻任用卫霍一雪前耻,才不负‘强汉’之名。”
“吕雉真的还挺爱鲁元的,后来鲁元的丈夫牵扯到了行刺刘邦的案件事时,她也多次替女婿求情,把刘邦都给惹毛了。刘邦去世后,吕雉还想杀庶长子刘肥,刘肥向鲁元献郡得以逃脱,当然了,这里可能不纯粹是因为疼爱鲁元,更多的是在于刘肥的表态。”明月由此也想到了非常有名的舅舅娶外甥女事件,“吕雉还把鲁元的女儿嫁给了刘盈,天呐,兼具我之前提到过的两大debuff,张嫣年纪又小,还跟刘盈是舅甥关系,肯定生不出来小孩啊。”
“这里提到了刘盈,就顺嘴说一说他。咱也不知道他到底是遗传的谁,可能真的跟网友分析的一样,强势的父母会养出来懦弱的小孩吧。”明月对汉惠帝的看法就比较简单了,一个字,蠢。
一种说法是他真的心疼弟弟和戚夫人......无法评价,清醒一点,刘盈!
另一种说法就比较合理了,刘盈不满于母亲临朝称制,但能力不足无法争夺回属于自己的权柄,只能用那些无脑的行为进行抗争。比上一种说法合理了一丢丢,但还是很蠢。
“刘邦蛐蛐着刘盈不类己,吕雉虽然没有说出口,估计心里也有一样的苦恼。但刘邦除了刘盈之外还有一大堆儿子,吕雉就比较惨了,只能硬着头皮把烂泥扶上墙。”明月不期然想到了阿武,“有很多人都说,但凡刘恒、刘如意有任何一个是吕雉的亲生儿子,她废太子肯定比刘邦废得更积极。可惜没有如果,对比之下,武则天是真的爽啊,三个儿子,外加一堆孙子,怎么折腾都折腾不完。”
“因为继承人的分歧,这对夫妻开始了他们的表演,你出招我接招,你来我往,几番博弈,最终,吕雉凭借商山四皓拿下胜局。”明月想到了可怜的韩信,为他默哀了三秒钟,“普通夫妻打架,可能会把家里锅碗瓢盆都给摔了,而帝后打架,不知道激流勇退的那群开国功臣们都遭了殃。”
“很难说他们不是故意的,毕竟刘邦作为皇帝,看这些异姓王一定很不顺眼,而知道自己亲儿子是个草包的吕雉,显然也不可能放任这些手握兵权的猛将们留到太子登基。”明月摊了摊手,“所以这两人明明正在争斗着,但遇到需要合作的情况,又丝毫不计前嫌地、非常有默契地合作了起来,行‘狡兔死,良狗烹’之事毫不手软,偏偏又都一副有苦衷的样子,简直是模板级别的势均力敌夫妻。”
“商山四皓其实也只是导火索,刘邦大概率是从这件事里看出了吕雉身后蕴含的能量,而初生的汉朝像呱呱坠地的婴儿一般,脆弱稚嫩,经不起更大的风浪了,因此,他才放弃了易储的念头。”明月感慨道,“所有的决定都与感情完全不相干,只有纯粹的利益考量。”
“至此尘埃落定,刘邦之前那么看不上刘盈,但一旦下定了决心,他便开始尽心尽力为太子铺路。他听从了吕雉的建议,生着病也要帮刘盈平乱,临终前又最后发挥了一下自己知人善任的才能,告诉了吕雉今后该如何用人。”明月想到刘邦去世前的表现,唏嘘不已,忍不住拉踩了一下那些寻求长生的皇帝,“刘邦很多地方都值得诟病,但有一点真的非常让人敬佩,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洒脱的人,即使是当上了皇帝,也并不畏惧死亡,许多声名赫赫的帝王在年老之时都希望凭借丹药、仙道获得长生,但刘邦布衣三尺剑,生死由天命。”
“因为这次是讲吕雉和刘邦,所以刘邦去世之后的事情就简单地讲一下,不再赘述了。”明月总结道,“汉惠帝纵情声色,因病早亡,吕雉临朝称制,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虽并未称帝,在《史记》之中却被单列到了‘帝王本纪’里,可见其政绩斐然。”
“但她追封了已逝的父亲和长兄为王,之后又接连封吕氏子侄为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