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1(2 / 2)

加入书签

第128章

“给夫人请安。”着翠色衣物的婢子垂眉行礼, 然后迎上来为妇人褪下带着霜雪的斗篷,“夫人,两个作坊的负责人都已经到齐了, 如今正在侧屋候着,可要奴将人唤来?”

暖意驱逐了寒意,阮秋韵回过神,也记起了自己约见了器械坊制药坊两个作坊负责人的事,点了点头。

一老者一妇人很快被带了进来, 上了茶汤和茶点后,外间的奴仆很快退了出去。

“……按照主母给的方法,如今坊里炼出来的铁具也更坚硬一些, 而用这些铁具锻造出来的刀枪剑戟也比寻常的武器坚韧锋利不少,轻易不会折断, 这两年来,器械坊锻造出了数以万计的新铁武具, 如今军营中近八成的军卒已经换上了新制的武具……”

老者面上带着微微的喜意,垂首恭敬地禀报着。

“……主母昔日所提的火器的一事,属下等如今也有了眉目,火药易燃易炸, 可以将火药置于团状铁具内,中贯麻绳长一丈二尺, 外以纸与杂药,燃放时, 烧铁锥烙透, 使火球发火……”

阮秋韵认真地听着对方说着火蒺藜火箭等几种火器的用法,目光也在几种火器的图像上划过。

书里世界的科技发展的水平近乎是类似于她前世的隋唐的水平,是有火药存在的。只是直至如今, 火药的主要途基是用来作节日盛典上的烟火爆竹,还从没有人将火药用在军事上。

思及此,阮秋韵心绪有些复杂。

她没有留器械坊负责人很久,等到对方姜几种火器的用法说清楚后,笑着道,“辛苦黎先生和器械坊的匠人了,无论是铁具的改进还是火器研发,器械坊都做得很好。”

她顿了顿,将手里描写得细致的册子缓缓阖了起来,起身递给了对方,“王爷想必还在军营,黎先生可将火器呈给王爷。”

“属下惭愧,属下用的是王妃所说的方法,按理来说,这是王妃之功……”黎易愣住,并未接过王妃手里的册子,反而是迅速拱手。

“这是你的功劳,也是器械坊匠人们的功劳。”温和含笑的声音打断了黎易的话,阮秋韵将册子放在案上,神色认真,“我只是根据古籍提了几个方向罢了,仰赖的还是前人的功劳。”

阮秋韵自认是一个很纯粹的文科生,对于炼铁炼钢和火药的军用的微末知解,也不过是当初在学朝代历史的时候囫囵地去了解了一个大概,所以才能提出一个大概的改进方向。

真的能够炼制出铁钢火器,最主要的成功因素还是器械坊的上百匠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试错罢了。

听着上首贵人这样肯定的话,两鬓染霜的老者显然有些激动,目光落在自己面前的册子上,随后立即起身恭敬谢恩。

他自然是激动的。

无论是铁具的改进,还是运用火药来锻造贵人所说的火器……这些对于一个匠人而言,都是能够名流千古的不世之功。

贵人肯定了他们这些匠人们的努力和功绩,不愿独占功劳,愿意将这份功劳记在他们这些匠人身上,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凭借着这份功劳扶摇直上,还可以凭借着这份功劳在史书中留名。

听完了器械坊的一些汇报,又听了制药坊教习对于麻沸散的一些药方改进,阮秋韵才回到里屋,打算睡一会儿。

窗牗微微阖着,里屋暖意融融,带着些许昏暗。明明精神上觉得有些疲倦,可阮秋韵阖上眼眸许久,却还是怎么也睡不着。

熟悉的脚步声响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