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1(1 / 2)

加入书签

留在王府里。

心里有了主意,阮秋韵眉目舒展。

问完事用完了银耳羹,也该回去了。

阮秋韵正想出言离开,却见褚峻已经翻开了案上一本一方方正正的奏章,她寻着对方的举动不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怔了怔。

定睛一看,奏章上面写着,“……臣马青林自请离京,还望陛下太后准予……”

马青林。

阮秋韵怔住。

第77章

“前些时日, 夫人提起过一位姓马的郎君帮过筠儿,那位郎君名唤马康年,这马青林就是其伯父。”

似注意到夫人落在奏章上的目光, 褚峻面色不变,给夫人解释。

阮秋韵的确和褚峻提起过这回事。

她眉目敛起,沉默了片刻。

才有些违心道,“多亏了这位马郎君帮了筠儿,如今既然知道是那家郎君, 还是需得感激一番才好。”

“谢礼前段时日我已派人送去了,已经谢过了。”奏章已经被批复过,上头朱砂的准字格外显眼, 褚峻似只是打开给夫人看一眼,便又阖上了, 双手揽着夫人的腰肢,“夫人莫怕, 也不必这般烦忧。”

莫怕?

这话听起来似有深意。

妇人眼睫颤颤,抬起眉眼望着说话的褚峻,见对方面并无异色后,才移开目光。

褚峻唇角勾起, 似没有察觉到夫人身躯一瞬的紧绷,只将下颚置于夫人的颈窝处, 沉溺地呼吸着夫人身上馥郁香浓的气息,眼眸缓缓阖起, 掩下了眼底的幽暗。

……

自端正节过后后, 大周朝堂陷入了一阵诡异的平静,可很快的,这一份平静又再次被打破了。

随着今年各地税粮的接进入国库, 新任户部尚书的查阅了历年来各地入国库的税收账目,待同今年的税税收两厢对比之后,凉、益两州的税收端倪,很快就逐渐浮出了水面。

当今陛下年号为建昭,建昭元年至建昭五年这五年间,凉、益两州的税收只入库三成,其余七成不翼而飞,从未见过踪影。

两州之地,五年间七成的税收,其中数目之大,骇人听闻。

一时间,群臣哗然。

入库的税收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前户部尚书,现如今的户部右侍郎秦安难辞其咎,很快就被下了大狱,交由大理寺审理,紧接着,朝廷又派了御史台官员到凉、益两州,查找其余七成的税收的踪迹。

朝臣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宣平公府,书房内。

宣平公面沉如水,端坐于上首。

“父亲,凉、益两州税银一事,秦安可曾知晓?”说话的是宣平公的长子,刘廷玉。

如今这个节骨眼上,宣平公也不好入宫寻太皇太后,如今有什么事只好和长子商量。

他摇摇头,只道,“凉、益两州的税粮一事,其中大多是经了刘岱的手,户部旁人并不知,即便是秦安也是不知的。”

秦安不过是被他们当做幌子的寒门子弟,家眷也还在他手上,也并不怕他会说什么。

想着那日派去久未归的死士,宣平公心里又是一阵担忧,刘廷玉眉头紧皱,很快也想清楚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他眸色翻滚了几下,才沉声道,

“父亲莫忧,此事既然是刘岱所为,如今刘岱已亡,即便最后被查出,也同我们宣平公府无任何干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