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9(1 / 2)

加入书签

冷了,赵弛才拿出来穿,说是正好合适。

水笙脱口询问:“不冷么?”

他伸手往那只大手一摸,明明刚洗过凉水,皮肤却传递出不容忽略的热度。

赵弛裹着他微凉的手搓了搓:“屋内还留有年初买的炭,若觉得冷,就烧了取暖。”

尤其白天抄书的时候,久坐容易手脚冻僵。

赵弛说着,心里开始盘算。

他预备过几天进城多买点炭回来,时下家中虽然不算富裕,但添几件日常用物绰绰有余。

水笙把两只手放到赵弛掌心任其揉搓捂暖,浅笑地轻轻点头。

他已不像来时那般,花点钱都会肉疼。

这一年,他对家中境况还算了解,赵弛未对他隐瞒。

今年,除开秋后上缴的赋税和生活需求用度,加上过往积蓄,攒得七十余两。

虽不算大富大贵,但这笔积蓄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已属一笔不小的财富。

唔,这份钱还不算他自己挣的。

水笙抄书所得,攒有一两三钱,待这个月再去塘桥镇结一次账,也有二两银了。

二两银,若省着些吃用,足够过上三两月的。

赵弛给他喂了半碗姜汤,手心摸着暖和了,这才松开。

“过会儿我进山一趟,你留在房内抄书,若要出门,记得多添衣物。”

又道:“若是乏了,就吹骨哨,喊小狼回来跟你玩。”

水笙乖乖点头,羞赧解释:“我晓得,不用时时使唤小狼跟我玩的。”

他巴巴望着赵弛:“还要进山做什么呢?”

赵弛:“春日雨多,草木潮湿,杂房中放的柴火不够用到春天,这几日多去几趟,把柴火都备够。”

水笙“噢”一声:“过两天歇息,我来帮忙~”

赵弛揉揉他的发顶,陪他在正堂坐了片刻。

将到正午,赵弛回房换了身旧袍,先送水笙去学堂,接着入山拾木砍柴。

*

午后,学堂静悄悄的,不时响起毛笔划过纸张的声响。

李文秀念什么,堂下的几个学生就跟着下笔,默写不出的,咬咬笔头,一副愁眉苦脸的神色。

水笙将先生所念一字不落地写好,听到赞扬,瞬间笑不合嘴。

旁的几个小娃娃,写出来的东西出现几处错漏,待今日下学回家,定要照先生的规矩抄写二十遍。

他暗暗松了口气,还好有些没记得的字叫赵弛教了他,此刻支着下巴出神,听先生仰天长叹。

入学时学堂坐着八个学生,加上自己,如今只剩四个。

另几个村户看家里的孩子不是念书的料,刚入冬,就把孩子领了回去。

偌大的学堂变得空寥寥的,李文秀非但不恼,少几个教不会的顽皮学生,乐得清闲自在。

天黑的快,学堂散的时间较平日里早半时辰。

水笙将外衣穿好,再把书囊挂在双肩上,准备自己走回溪花村。

刚出大门,瞥见台阶下停靠一辆马车,书斋老板又来找先生了。

谢铮下车,与他碰面,俊容露出一笑:“你家先生可在里面。”

水笙点点头:“在的。”

话音刚落,身后响起一把懒散嗓子:“你怎么又来了。”

李文秀倚在门框,站没站相,口吻绝非欢迎。

水笙无措:“先生。”

夹在两人中间,也不知能不能走。

谢铮道:“天冷了,给你带来几身新衣,还有你爱吃的点心,要不要立马尝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