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7(1 / 2)
马车刚过村口,耳畔顿时涌来热闹的声嚣。
好多村民分散在四周摆摊,有人用钱买卖,或以物换物的。
远远的,他还瞧见金巧儿跟几个姑娘聚在一块儿,她们正在卖鞋子,河灯。
见状,赵驰择了处空地停下马车:“买点东西再回去。”
他们回村晚,过了今夜,明日就是中秋了。许多东西来不及准备,只能买些现成的。
水笙应话,扶着赵驰伸来的小臂下了马车,几双视线投来,见到他们,乐呵呵道:“赵驰跟水笙回来了啊。”
“你们去哪儿了,面摊大半个月都没开呐。”
赵驰不与人多说,只道:“有事出去一趟。”
至于水笙,赵驰不开口,他便乖乖地跟着不说话。
走到金巧儿的摊子,他主动打了招呼。
另外几个姑娘纷纷笑着,跟金巧儿一样脆生生唤他的名字,引得好多没成亲的汉子眼热。
水笙霎时脸红,叫了一声“巧儿姐”“柳儿姐”。
赵驰还有很多东西买,路上不方便顾着他,于是把他放在金巧儿的摊位,低声嘱咐:“在这里玩一会儿,买完东西我来接你。”
水笙“嗯”一声,目送对方走去别的摊子,这才巴巴地收起视线。
金巧儿笑道:“水笙,你也太听话了,不怕被欺负了么?”
水笙摇头:“赵驰是很好的人,不会欺负我的。”
金巧儿欲言又止,到底没继续开口。
她想起一事,道:“赵大哥托我打的斗篷,最迟下个月就做好了,等到天凉,正好给你披上。”
说着,不禁羡慕:“那几张兔皮的质地可软和了,毛绒绒的又漂亮,你穿起来定然很好看的。”
附近几个村子,哪有人穿这样的呀。
普通老百姓,在天最冷的时候,能有两身棉袄穿就很厉害了。
纵是猎户打的野兽,皮毛都卖给城里人家,自己可舍不得穿,用粗俗的话讲,那和白白糟蹋了没区别。
赵驰把好的都留给水笙,金巧儿跟几个姑娘颇为羡慕。
闲聊的空隙,几个汉子来买河灯,交钱的时候,脸色微微红。
听姑娘们的打趣这些汉子,水笙跟着傻笑。
金巧儿把两盏河灯递给他:“水笙,这灯送你,拿着过中秋的时候玩罢。”
水笙摇摇头:“不能白拿……”
他摸了摸腰际,准备取钱。
金巧儿赶忙阻止:“赵大哥因为你的缘故几次找我制衣,河灯送你又有何妨?”
她佯装生气:“再这样,就是不把我当朋友了。”
闻言,水笙只好收下河灯,继而道出疑惑。
“怎么好多人买河灯。”
赵驰没与他说呀。
柳儿解释:“每年中秋的时候,大伙儿都习惯去河边放灯许愿,这是中秋的习俗之一。”
又道:“赵大哥没与你说,兴许忘记了。”
赵驰过去独来独往,很少跟村民联系,不去放河灯再正常不过。
水笙望着怀里的河灯,不知何种滋味。
但他想着:今年不同了,不管对赵驰,还是他而言,和过去的他们相比,不再是一个人。
赵驰不再冷漠孤单,他亦不用漂泊流浪,他与对方能陪伴彼此,过一个团圆的中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