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1 / 2)
一头扎进屋内,屁股跟沾在椅子上似地,奋笔疾书,埋头练写。
若非夜里赵弛阻拦,怕他伤了眼睛,只怕也要挑灯苦写,努力把两人的名字写好。
比起写字,他还是更喜欢跟赵弛睡觉。
每天晚上就睡一回,不能让写字耽搁的。
*
日头爬过屋顶,凑到摊子的村民一帮接一帮。
往时正午,面摊生意冷清,赵弛得过且过,不曾想着招揽客人。
这几日,来买吃食的村民只多不少,老的,少的,年轻体壮的,各种各样,男女都有。
只因赵弛新备了几种消暑的吃食。
如绿豆汤,莲子汤,酸梅甘草汤,三文一碗,能尝出浅淡的甜味,颇得众人喜爱。
普通百姓平时很少尝这些东西,进城采买,只买不加糖的,加了糖的价钱翻倍,舍不得呐。
赵弛往里头掺了糖粉,虽然不多,但只要有一丝甜味,就足以让他们惦记。
不止溪花村,另外两个村,同样有人顶着炎热的日头,凑到摊子上喝一碗甜汤消暑解闷。
炎阳盛烈,随处可见村民捧着甜汤,盘腿坐在树荫周围,一边喝一边闲聊,吃干净了再把碗还给面摊。
若想藏碗,赵弛的功夫大家都是亲眼见到的,能把吴三十根手指折断成那样,哪里敢得罪他?
“赵哥,怎么不见水笙啦?”
“天那么热,就你一个人忙活,他上哪儿偷懒去了。”
“不会又在睡觉吧?”
赵弛撩撩眼皮:“水笙在写字,既有勤学之心,摊子的活不需要他做。”
又道:“他的身子需要调养恢复,平日多睡会儿是好事,何曾偷懒。”
村民张了张嘴巴,旁边的人一个手肘戳过来,示意闭嘴。
对方讪讪。
他们不过问几句,开个玩笑。
哪想赵弛平时面冷嘴冷,竟为此反驳。
无论水笙干啥,在赵弛眼里都是很有道理的。
又纳闷:怎么还写字了?这多浪费钱,笔墨和书籍都不便宜呐。
触及赵弛一脸的冰冷,哑口无言,又想着,水笙命真好。
附近几个村,没几家能凑条件供孩子读书的。赵弛带水笙看病,半年来置办了好几套衣裳,如今又教他习字写字,这等命,好不羡慕,当宝贝养来了。
动静传入屋内,埋头运笔的少年抬头,支起双耳探听。
习字以后,水笙大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在意别人怎么说。
可议论的话与赵弛有关,脑袋就跟装了指针似地,非要听别人讲什么。
如果说些不好听的话,他马上不乐意了。
门外静悄悄地,村民散去,赵弛进屋。
水笙轻轻皱眉:“他们方才……”
赵弛:“无关紧要。”
怕他多虑,话锋一转:“字练得如何。”
水笙立刻拘谨,胳膊挡在桌上,遮遮掩掩。
见状,赵弛微微一笑:“给我瞧瞧。”
水笙垂脸,几分丧气:“写不好。”
赵弛的字迹端正有力,他照着两人的名字学了三天,字迹起初犹如鬼爬,张牙舞爪,歪歪扭扭,好不恐怖。
直到今天,写出来的字虽不像张扬舞爪的鬼形,却变成了小虫子,只能勉强看出是他们的名字。
赵弛拿在手上,翻了两页。
“进步很快。”
又握着他的手腕捏了捏:“可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