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4(2 / 2)

加入书签

就因为一个只有中原人能看到的天幕吗?

当中原王朝不再遵守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周边的国家,又会是怎样的未来?

此刻,高丽无中生有的,不知道谁给的自信心,突然就碎了。

随着大梁军队的返程,倭岛就此成为历史的消息炸花儿似的往周边扩散,中原的外藩诸国,接连陷入了恐慌之中,无比慎重的就如何对待中原宗主国这一命题,进行了严肃的讨论。

而中原宗主国,此刻,正处于一片欢腾之中。

元泰帝为大梁的好儿郎们论功行赏,升职加薪,以庆这累世之仇得报的喜悦时刻。

当然,到许本这里,元泰帝直接照抄了弘德帝的答案,加封为武定侯。

直到最后,才是倭岛,也就是现在东平岛的后续发展。

没错,东平岛,也就是一个岛而已,别说行省,连正规的府县之称都没一个。

“启奏陛下,东樱王有负皇恩,习幕府之恶,征调役夫,强掳矿工,日夜不停,以开采银矿,臣秉承陛下与太子之教化,已将他们救下,安置与东平岛上,数十万民夫,皆泪泣我中原皇恩。”

“大善!”

史官提笔速记,大梁,大德啊!救数十万民夫于血海啊!

至于这些民夫之后的结局?不是怕他们水土不服,还专门在东平岛上重新给他们找到了工作吗?还都是做惯了的手艺活,还要有什么要求吗?他们中原,还不够仁善吗?

如此,君臣齐心,默契的详简结合,很快就进行到了下一场,庆功宴。

而在庆功宴的最后,元泰帝起身:除了刚归国的将士们,其余官员也默契起身,心想:来了。

“朕开国平天下至今,已二十有四年矣,至明年,也到60了,愈发的力不从心。太子知节守礼,心怀仁德,堪为仁君。”

“朕,将于九月初五,传位于太子,颐养天年。”

太子大惊失色,“父皇折煞儿臣,您正直壮年,儿尚且年幼,如何扛得起这九州万方?天下万民都有赖父皇啊!”

“正因你年轻,朕还能再帮衬着你几年,莫再推辞了,钦天监已经看过日子了,九月初五,大好的日子,就这样定了!”

虽只有一辞,但三,本就是一个虚数,三辞三让,没问题!

周边的国家,一个个更是麻了。

高丽与安南,是亲自证实过天幕,知道弘德帝就是太子的,也见识过百姓对弘德帝这位奇葩圣君的态度的,只道是元泰帝屠国有些太狠,太子看不过去了,顺势夺权上位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只等太子继位后再去朝拜一次。

毕竟,中原王朝皇家的父子关系,这太正常了!

但是除开安南和高丽,其他国家就更慌了呀,信息差太多了!

“之前废过一次太子的元泰帝传位于新太子?”

“还是在刚刚屠了一个岛国后?”

“中原王朝,有皇帝主动退位的吗?”

“……李渊?”

“我说主动!”

“……”

“这可是手握兵权的皇帝。”

“可这位太子好像也节制天下兵马……”

“但他没战功,战场都没见过,如何指挥得了元泰帝的将帅?只靠一个兵符?”

“会不会……元泰帝这个杀胚还想灭国,但是……”

但是不想担责毁名声了?

一个自己打天下的开国皇帝,和一个深宫长大,捡漏太子之位的,没有及冠之龄的小儿,谁是灭国的凶手,还用考虑?

“大梁态度不明,琉球倒是发展起来了,可琉球王一家都在京中做人质困住了,倭岛灭国,安南高丽南吴都有驻使馆,态度暧昧……”

“我们也该去朝贡一次了,不能再拖了。”

“什么时候?”

“九月初五来不及了,先递申请吧,由大梁决定时间。”

南方诸多小国,彻底忙碌了起来。

而北方,北蒙几个大部落的首领,也再次聚集在了一次,只是这一聚,这才发现,短短两年,他们这些个部落首领,一个个竟然越发富态了起来。

此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