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0(2 / 2)

加入书签

“真好啊,如今有这个天幕,宁王殿下提前当了太子。”

“是啊,圣天子就是太好心了,那些个官员,竟然还是最高的俸禄,呸!”

“那不是没办法吗,吃了外国人的,才能少吃我们的……”

书生要么回家苦读,争取早日卷上岸,逃过后面的科举改革,要么去官府上书,想要一个朝廷的准信儿。

冲击进士的举人不动如山,准备等机会授官的举人也不着急,只有准备以功名养老的,生怕马上就施行“复核”考试,重新看起了书。

秀才则大多在村里,族里,就挂靠一事商量了起来。

至于朝堂,老样子,加不完的班。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Y?e?不?是?????ū???ε?n???????Ⅱ????.????????则?为?山?寨?站?点

第38章 北蒙使团

科举的变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是最为稳妥的做法。

哪怕天幕已经将未来展示出来,朝廷不仅不会立马改革,反而会先发出通告,安抚各地的学子。

皇帝与太子也很快收到了陈召棠的信息,穷苦人家出身,全村供养出来的二十来岁的秀才,父亲这些年病重,便停下科举,在家照顾父母的同时,教学村里的幼童读书,品行极佳。

“说起来,若是这样全村供养的秀才,回馈村里,倒也人之常情,只是……”

元泰帝没有说完,但姜衡也能明白,只是大多,都便宜了地主,不是每一个秀才,都是村里能供出来的。

“所以,天幕中弘德帝的答案,也不能直接抄。”

“儿臣明白,查漏补缺才是重要的。”

姜衡对着这份详细的资料看了许久,冒出了个想法,“父皇,现在朝廷,有能力扩大各行省的教育补给吗?”

“召右相,户部尚书,户部左侍郎,国子监祭酒。”

不是折腾臣子,而是他们的确更清楚如今的实际情况,也能拿出数据来。

国子监祭酒宋明章刚到北辰殿殿外,就看到三位老大人已经在等他了,“下官来迟,几位上官怎不进去?”

三位老大人苦命地对视一眼,摇了摇头,还是右相拍了拍宋明章的肩背,“很快你就明白了。”

自从天幕现世,他们加班都已经成了常态,而国子监,则是少有的不怎么加班,还新增了同事的部门,可把他们羡慕坏了,还朝国子监借调了好些年轻人,如今祭酒,总算是加入他们了。

四人一起进去,先向皇帝和太子见礼,而后便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三位熟练工心中暗叹,这次怕不是又是麻烦事儿。

待得知太子的问题,几位都先看向了祭酒。

宋明章也是一个想进步的,太子自己都有鉴正堂了,以基建大国的速度,经业书院也修不了多久,他这个国子监祭酒要是真的一直咸鱼,那可能就真翻不了身成死鱼了。

所以来之前,宋明章还是做了些功课才来的。

“回禀陛下,太子殿下,如今朝廷对教育的扶持,要求落地在每个至少有一个官方县学,贫困家庭也有相应的每月补助,对民间私学亦有额外的补贴,其中包含每年的师资经费补贴,依据考出来的童生,秀才数量发放的补助……”

“那这贫困的标准是怎么定的呢?”

“由里正做担保,知县盖章。”

“那若是将扶持力度,扩大到乡学,有可能吗?”

以现在的条件,村里到县里,可一点不方便。乡学的话,就方便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