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2(2 / 2)
哪怕偏心的元泰帝,此时也不得不承认,废帝是有点子苦的。
【这一年科举,殿试的题目,全是鹤仙一个人出的,而这一届的科举,也是考生最倒霉,最不好答题的一届科举。】
“莫非是出了法家或者其他学派的题目?”
“我听闻当今太子重实践,莫非全是要实操的题,没有纯理论的?”
“不过既然要对儒家出手,那肯定没有儒学的内容,考生可不倒霉吗?”
然而天幕马上告诉他们,全都猜错了。
【鹤仙重实用型人才,往年的科举,不论哪个出题官,都会顺着鹤仙的意思来,尽量避免纯理论不会办事的进士。可偏偏,这一年的殿试题目,鹤仙全出的理论题。】
天幕上放出了三道大题,能看懂题目的人,要么傻了一样待在原地,要么冥思苦想,要么化身乐子人,还有的当场将题目抄下来准备破题,这可是真题啊,是太子的偏好啊!
不说破题破得难受的学子,就是钦明殿的臣子,都觉得头疼,这叫什么?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阿婆主这里简单翻译总结一下。
第一道题,是问考生,董仲舒说天人感应,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那该听谁的呢?】
荀子是先贤,董仲舒是后人,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已经成了“君主”告罪的“圣书”,要说天人感应错了,荀子的才是对的,岂不是要自己放弃儒生的一把利剑?
【第二道题相对就简单了: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何解。】
这……意思简单,但好答吗?
【第三道题没有矛盾点,问:如何理解荀子的师法之化,隆礼重法。】
【三道题,全是理论题,擅长背书的学子们也是有福咯~】
能进入殿试的,有不会背书的吗?这根本就不是会不会背书的问题,而是没有一道题是好答的,这是答题吗?这分明是学子站队,是要命!
【据说当天殿试结束,学子们身子看起来都很虚弱。】
姜衡则是觉得,自己还是没下狠手的嘛,这几道题,是有些为难人,但除了第一题,后面两道题还是很好糊弄考官的不是?
他又不可能真靠一个科举就完成对“儒教”的打压,不过是开胃菜罢了,至于那么害怕吗?
看着太子那轻松写意,还带着意犹未尽的神色,百官又觉得前途无“亮”了,天真的要塌了啊!自己还能跳去哪家来着?殿下似乎中意法家?
【这一届的排名都是延期了几天才出的。但最精彩的,还是早朝,鹤仙的操作上。】
【当阅卷官一个个战战兢兢,犹犹豫豫,把握不准皇帝的心思的时候,鹤仙作为贴心的君父,以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不用担心,科举只是吓吓你们,实战在朝堂呢。】
百官笑不出来,这样的贴心,有些让人担惊受怕了。
【鹤仙就说,前些日子给考生出题,翻阅了先贤经典,深受洗礼,觉得先贤们说得都太有道理了,所以呀,朕有一个想法。】
你还是别有想法了。
此时,无数学子恨不得让阿婆主闭上嘴,似乎阿婆主不说了,就不会发生。
【朝臣就问,陛下有什么想法呀。
鹤仙就说,朕觉得孟子与荀子,都是圣贤,只在孔庙从祀,有些太委屈了,朕打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