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1(1 / 2)

加入书签

就觉得眼睛和脑子受到了伤害,鹤仙多机灵啊,趁机就把任务交给了徐大大,徐大大还能怎么办?

鹤仙登基后提拔的人中就有徐大大自己,徐大大要是不接手,鹤仙当真就这样印刷出去,丢脸的岂止是鹤仙。】

那就成大梁朝廷所有人一起丢脸了,毕竟写大梁开国皇帝的书都写得不好,还是官方自己写的,啧啧啧。

“徐詹事,扛事儿啊。”

天幕顺势介绍了一下徐大大。

【徐大大,也就是之后的礼部尚书徐甫,能在变法中不波及己身,在鹤仙晚年安稳退休,什么水平,不用多说吧?】

什么叫,能在弘德晚年安稳退休不容易?

这个晚年,又是以哪一年为评判标准?

不幸的是,天幕这一期的主题,貌似不是这个,果然,没有在这上面多说。

好消息是,下一期会说,这还是天幕第一次提前精准预告呢。

【关于鹤仙晚年的巨大变化,我们在这一期的铺垫之后,下一期会细聊,对比鹤仙早年晚年的精神状态和朝堂模式。】

坏消息是,他们更担心了,什么叫这一期的铺垫,这一期,不是讲戏曲和小说吗?还能扯到什么“要害”不成?

【总之,徐大大接手了鹤仙的初稿,其实鹤仙的初稿还是很有水准的。

鹤仙没上过战场,还专门请了开国将军们的子孙做顾问,力保军事上的严谨,虽然这些年轻人私货有点多,但的确专业性不缺就是了。

只是在文学还比较高雅的大梁初期,鹤仙选择了全白话的描写方式,除此之外,剧情的拉扯,人物的性格,情节的设置,是一点不差的。

所以不要再有鹤仙文化水平不高的刻板印象了,人家是学道的,水平就低不了,晚年折腾朝臣还现场作诗呢。】

“你还现场作诗?你不怕丢人呐?”

元泰帝大为震惊,不说元泰帝,袁尚书更是脸皮一颤,心惊胆战,太子文学素养不差是真,但最短的短板,绝对是作诗无疑了。

诗这玩意儿,讲究的就是灵气,而太子,灵气十足,除了诗词方面。

一碰到诗词,就只会人机一样思乡之情壮志未酬乐景衬哀情,让写诗更是生搬硬凑,不忍直视。

天幕还贴心的放出了全诗。

姜衡有些绷不住了,他晚年cos飞玄真君那老登了?跟着老登学折腾朝臣了?不会吧?治国不应该是他修仙的毕设吗?他不该乱来啊?

朝臣却叽里咕噜交流了起来。

“不像是殿下的水准。”

“会不会有人代笔?”

“不是殿下会做出来的事儿。”

“但殿下修仙,作诗本就讲究情感,或许是用情了,就开窍了。”

“殿下用情在修仙上,写出好诗,是好事吗?”

老师们齐齐沉默了,那他们还是宁愿太子作诗一道上永不开窍的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