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1 / 2)
子,那么未来弘德一朝,便没有外戚,而元泰帝现在,在为殿下补齐短板,各方面的短板,旁的太子有的,他们大梁的太子一定要有。
所以,不出意外,未来的广宁侯刘允改名赵阳,成了太子表弟。
元泰帝这一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包括太子姜衡本人。
姜衡看着新鲜出炉的表弟,没忍住笑了笑,“小扶光,叫表哥。”
刘允,或者说如今的赵阳,从沙坑里爬起来,甩了甩头发里的沙子,两眼茫然,“太子……表哥?”
这就是父亲说的,波诡云谲的皇宫吗?当真是难以推测啊!他怎么就成太子殿下表弟了?他这是,真不能回家了?
好在无良的皇家父子还有那么一丝丝良心,被太子拉着胡闹了半天的小扶光还是被刘家给接了回去,刘寺丞也因此,升职加薪,程嫣因此得封诰命,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第15章 人才齐聚
戏曲谢瑶环从皇城开始辐射周边,九月初三还未至,东宫众人忙着筛选一摞又一摞的投谒,姜衡琢磨着编写教材,鉴正堂是还要开的,这是比国子监还要小班的小班。
徐甫和胡少卿也被薅了过来帮姜衡,按照他的要求改一些基础内容,胡少卿跟在姜衡身边久了倒还好,什么都早已习惯,徐甫看着这一系列要求,沉默了半晌,面色一如既往的平静,开口却是惊雷,“殿下,你以后的变法,是指仿效秦朝以法治国吗?”这一堆要整合的教材原本,怎么是法家学说占了大半篇幅,其次便是各类实用的学说,这天下学子还不都炸了?
自出宫开府,多少年没再见到徐先生这张打工脸了,姜衡有种诡异的亲切感,“徐先生这话就不对了,秦朝的法治只为了强国,为了战争与统一,孤是为了治世安民,将法当做社会底线,不会过多为难百姓,不会深入百姓的私人生活,也不是放弃儒学等适合教化的学说。”
徐甫点了点头,脸色不变,却抓住了重点,“所以殿下以为,儒学不适合治国。”
“单一的儒学,并不适合。”
“儒学岂是如此不便之物?每朝每代,都在解注六经,殿下何故为难自己,徒增麻烦?”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í??????ω???n?②???2?5?﹒?????M?则?为?屾?寨?站?点
姜衡放下了手中的湖笔,与徐甫平静的眼眸四目相对,“可是先生,治世不一道,变国不必法古,儒学哪怕一直在变,本质却崇古尊古,其治世的内容,也不过取百家之长,是儒学需要朝廷,而非朝廷需要儒学。”
姜衡凑近了徐甫,“先生,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元帝纯信儒学,结果为何?王莽复古,结果又如何?”
在徐甫难得的变色中,姜衡笑着退回椅子,“孤可不想孤的后代,孤的百姓,被教傻了,孤要的,是开拓进取,是海纳百川,是由内而外的中原王朝能够鼎立千秋的自信,绝不是固守成规的教条主义,先生以为如何?”
徐甫嘴唇微动,却忽不知如何开口,良久,徐甫俯首一拜,“殿下,此非一日之功,贸然进取,恐有损国本。”
他算是知道,为何兵权在手的弘德帝,却不得不立太子以固国本了,这岂是变法可以囊括的动荡?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统天下之争,又何尝不是百家学术之争?学术之争,那是道统之争,其激烈程度,绝不逊于国土之争。
弘德帝是圣天子,所以知晓不能一昧厮杀,故而,不得不拉扯,不得不平衡,弘德帝,太急了,如今的殿下,还不到急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