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1 / 2)

加入书签

,嗯……怎么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忘本呢?质疑太祖,理解太祖,成为太祖,超越太祖,一代更比一代强。】

【弘德时期十三年的权相,什么含金量,不用再多说了,他是太宗亲手培养出来的政治理念继承人,是行走的太宗意志,而新君,只是皇位的传承者,当两者发生冲突,结局早已注定。】

元泰帝捂着心口,他不理解。他能明白他以后会提拔丞相作为“辅政大臣”,但那也是权衡利弊后作出的决定,最多磨一磨新君的性子,也让朝臣看到新君的手段,而不是将新君这把刀磨断。

小九当初出生,正是天下彻底平定后没几年,自己权柄最盛的时候,故而取名衡,既是象征自己的权柄,也不会给小九的名字显得鹤立鸡群,衡字,好像自带中庸的气息一般,可偏偏,这个字的主人,惯爱剑走偏锋。

【最让后人感慨的是什么呢?是鹤仙去世前,给广宁侯留了圣旨:若新君无能,赖扶光以操持,若新君行逆举,权广宁以定君。】

吵闹的钦明殿瞬间寂静了下来,元泰帝恍若未觉,他已经麻了,没力气生气了,“是朕听错了吗?”

【这道圣旨很耐人寻味啊,扶光是鹤仙给程阳取的字,广宁是程阳的封号,这道圣旨说,若是新君能力不足,徒弟啊,辛苦你了,多操心一下他。且先不说这个有能无能如何判定,给广宁侯放权了多少,最主要的是后面一句,什么叫新君行逆举,什么是逆举?陛下何故造反?权广宁以定君,授权于广宁侯,择定新君?】

是啊,这天下岂有陛下造反的道理?

【可你要说这圣旨是假的?圣旨上不仅有天子印玺,还有鹤仙生前的私章,若说天子印玺,广宁侯能取用私自盖上,太宗的私章,可是随太宗葬入了帝陵的,怎么取?】

不是?能私自加盖天子印玺,很寻常吗?

群臣也麻了。

【且太宗实录中有写道:上独留广宁侯于榻前私语,立有间,传史官入内,予广宁侯圣旨一封,广宁侯收于袖,太子,宗亲与诸臣入内……上曰:朕待扶光,如师如父,朕老矣,扶光亦年迈,然朕常年纵之,若扶光不适新朝,触怒新君,皆朕之过,望太子善待……百年后,扶光陪葬帝陵,后人不得擅改……】

一众官员酸成柠檬,算算时间,宁王殿下似乎享年七十有一,那这广宁侯也才61,正是官场上该打拼的年纪,哪里年迈了,还要喂饭吃不成?还如师如父呢,等等,几个老狐狸寒毛直竖,如父?这是能说呢?鲁王疑似打翻了醋坛,咬牙切齿,元泰帝貌似突然犯了头风,天幕还在火上浇油:

【也就是说,太宗去世前,最先见到交代遗言的对象是广宁侯,且史官是清楚广宁侯有一封太宗遗旨在的,只有太子和朝臣们不清楚。

加上太宗在众人面前的遗言,什么皆朕之过,什么如师如父,什么扶光百年后陪葬帝陵,结合这一封遗旨,像不像是已经给广宁侯准备了退路?

毕竟,如果圣旨为真,真到了使用圣旨的那一天,熟读历史的太宗不清楚广宁侯的结局吗?哪一个君王能容忍一个能废立自己地位的权臣?

太宗太清楚了,正是因为太清楚了,所以特意加了句后人不得擅改,就是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不管后面的君王再如何不满不愿,有能力拉下广宁侯是你的本事,但广宁侯的身后事一定薄不了,祭祀也少不了,因为陪葬帝陵。】

“程侍郎,好福气啊!”有官员没忍住柠檬道,“竟有如此得殿下喜爱的外孙。”

程侍郎已经彻底惊呆了,根本没听见某人口中的外孙二字,再是帝王允诺,他家孙儿的胆子也太大了吧,真干啊?孙儿到底像谁啊?我程家和刘家都很谨慎的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