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1 / 2)

加入书签

百姓祭祀。

一众皇亲国戚更是咽了口唾沫,狠,太狠了,这唱词一出,齐王注定被严惩,难怪,难怪……

饶是元泰帝,也不禁更加挺直了背脊,严肃看向了宁王,小九,一心为民是不错,但,竟一点面皮也不给自家留,他到底知不知道皇权不可侵犯!

不,他知道,所以他是在借势,借百姓,借民心的势!甚至不惜对上他这个父皇,小九不是在骂齐王,是在骂朕!

他还是低估了这个儿子心中百姓的位置,为了百姓,不惜反割自身的肉吗?他姜家还要出个圣人不成?胡闹!

【不出意外,这一出戏没有唱完,刚唱到武三思诬告谢瑶环谋反,谢瑶环被酷刑逼迫之际,京兆府尹府下的司法参军便带队包围了戏园。

大家或许要问了,京兆府尹这么大胆的吗?敢围堵亲王的戏园?】

对啊,背后再有齐王撑腰,京兆府尹也不能这么大胆啊,还只派下面的人干事儿。

且一个唱的是江南,一个出事的是北方,着急作甚?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京官,要被人搬倒,看的都不是纯粹的证据,而是有没有人保,一个王爷,完全不该如此慌乱,对号入座才是,有问题。

【可是,谁说这一出戏,是在宁王名下的戏园里唱的?】

“嘶——”

楚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你莫不是故意的?”

若是在九弟自己的戏园里唱,他们兄弟多多少少都会知道,四哥也更好阻止,再者,因为演出的戏园子背后“没有”大人物,所以齐王底下的官员才敢出手,才会将矛盾更加放在明面上……更甚至于,得到消息也是九弟特意放出去的风声。

事实也的确如此。

【不出意外,这些人没能带走戏班子,哪怕打断了这一出戏,却没能真正制止,反而让这出戏更为跌宕起伏,因为——宁王在台下。】

【“参军欲以重案牵扯逮捕,宁王止之并告知曰:‘谢瑶环只半曲,今已传四方,唯余结局,望诸位共谱之。’遂传流民王二柱,以万民血书,上告御状,百姓悉随之而观。”】

【短短两行字,却震声如雷,山东黄河一案,别说齐王,哪怕是元泰帝也注定捂不住。】

【因为这一出戏,最先是在京城以外开始唱的,自古以来贪污案多的是,谢瑶环唱的是武周,是江南,大梁出事的是山东,本来不会牵扯到一起,但有宁王刻意煽风点火,散播的似是而非的消息,齐王这个当事人心虚了,慌了,没有任何意外的,跳进了宁王的坑里,并自己埋上了土。

京城这一出阻拦,足够让这一出戏,与山东案相关联,甚至扩大影响,这是由下而上的辐射,没人能够制止。

求生的百姓,普通的平民,唱戏的伶人,高高在上的京官,酒肉池林的山东一系,以至于高坐明堂的开国皇帝,通通站在了戏台之上,谱写宁王这一出戏的结局。宁王姜衡,在戏园的锣鼓声中,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属于宁王的时代,也终将要来临。】

或许是知道自己再无机会,齐王此刻反倒格外冷静,但也格外不解,“老九,你莫不是忘了你姓什么?你疯了吗?”

搬倒兄长,成王败寇,在皇家,太过正常,他没什么说的,但老九故意掀开皇家的遮羞布,图什么?皇权不容践踏,皇家子弟自己掀开口子,他倒了,父皇也不会对老九满意,老九到底在想些什么?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布?页?不?是?ⅰ??????w?ě?n?????????⑤???c?????则?为?山?寨?站?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