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4(2 / 2)
要么是抓捕逃犯,要么是疾行开路镇遏。
尉窈再回想宗隐审过的案子里,有两桩案子,他提起过“平州”。这两次提起,都神神秘秘,想勾她问他,引她崇拜他。
第一桩案是大祸害赵修被杀后,牵连的罪徒多如虱蚁,宗隐被调去审案,当时他说:“你知道有的人多厉害么?从平州跑到京师,什么罪都没有,好些罪徒都说他和赵修走得近,可是多少人攀扯他都没用,上头就是不逮他。”
第二桩案是赵修死后一年,另个宫中权贵被诛,也是牵连罪徒无数。宗隐审完了案回家说:“羡慕哪,从宠臣沦落到发配平州,私回洛阳,能比从前更风生水起!唉,我要是能跟着此等人物做事,该多么威风?”
尉窈回想到这,能确定的是,宗隐两次提到的,是同一个人。此人因犯罪被流放过平州,然后私自逃离平州境,逃来了洛阳。
从时间上倒着推算,此人逃离平州的时间段,能不能和长孙无斫离开平州的时间对上呢?
困劲熬过去了,尉窈暂停思索,坐回书案继续背书。她把烛苗拨得更亮时,顺手把蹭歪的毛笔盒摆正,再顺手捏捋绑盒子的红绳一下。
这红绳是巩蔼送她的。巩蔼说,编织的花样是她阿母自己想出来的,世上还没有别人编过呢。
网?阯?f?a?布?页??????????ε?n?2?〇?Ⅱ????﹒????ò??
第258章 残墙双鹿画
诗经《鸡鸣》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意思是日出东方时,正是官员朝会昌盛时。天边才见亮,洛阳皇宫几条官员常走的宫门大街,已经车马频频,往来不绝。
如今是五位辅臣主持朝政,为了缓解御道拥挤,从今天起,太尉让辅臣们分开宫门进出,并且能在宫门口递上奏请、非紧急等回信的官员,不得进宫。
此举措正好分开尚书令王肃与右仆射元澄,二位辅臣不和的原因,主要是后者人胖心眼小,总明里暗里贬低王肃是落魄南儒。
“朝廷把王肃的官职安排在我之上,我是没什么不满,可是我从叔广阳王是尊贵的宗室老臣,凭什么让王肃压一头?”
类似这话,胖澄王每天都对着不同的朝臣抱怨一遍,反正广阳王整天宿醉不醒,迷迷糊糊的,不反驳就是也认同这番抱怨。
熟悉元澄的官员如今全躲着他走,因为谁都不愿在辅臣间站队。
今早有人主动上前,是司州别驾元志,他早早等在阊阖宫门处,把奏请递给任城王,简述奏请内容。
“耽误仆射片刻。朝廷一直以重整礼制为要务,可是我来到洛阳后,发现京畿之地的学令推行,反而比不上周围州郡。崇儒尊道,学校为先!下官知恢复国学建造非一年、两年之功,所以奏请先建四门小学,请仆射代下官将此奏请转呈于陛下、太尉。”
元澄没接,话里带刺道:“我只是辅佐尚书令的右仆射,王尚书官职在我之上,是先帝寄予厚望的江东名儒,还与太尉交好,你应把奏请给王尚书。”
元志再揖一礼:“新学令一直是澄王负责推行的,从前我在平城,远离京师要地,多亏了澄王时时惦记,还派学官跋涉远途,去平城给予嘉奖。下官只认澄王,还请王帮我,帮魏土所有好学儒生!”
元澄高兴了,感慨:“先帝在时,每与我等讲《礼》经,都要反复讲解周礼‘四学’之由。我不曾忘记,欣慰你也不曾忘记。好,现下时机,你提营造四门小学恰好,若是再晚,恐怕……”
他摇头,话不用说尽。
营造学校不是规划地方就能立即建,还得遵循古礼,讨论制度,定诸经课业,选拔文官等等。这期间如果发生战事,或者白整那边定下伊阙山石窟的凿山章程,恐怕所有国学馆的建造都得往后延。
元志没忍住,趁任城王摇头的一息间,迅速窥视马车边的赵芷一眼。她没变,精气神真好,可是他又长白头发了。
元志声音敛小,把心里的担忧如实告诉元澄:“我知大长秋卿白整去伊阙山了,洛阳是不是也要修建旧都规模的石窟?那样的话,我恐四门小学即使开始营造,也会半途而废。所以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