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1(2 / 2)

加入书签

崔光吩咐另名学官:“把学童叫过来,问问他们能做出几道。”

孔璠瞧了会儿学童们抓耳挠腮的挨训样,返回考场,这时尉窈刚好答完第二卷 。  W?a?n?g?址?发?b?u?y?e?ǐ????ǔ???è?n??????????????????

批卷,答题与书写皆优。

时间在刻漏的一滴滴水珠垂落里过去。

第三卷 试题为《颂》部训诂基础。

孔璠批“优”。

尉窈答第四卷 试题时,董徵博士过来她身旁看着她答,又向后错步,看洪书女与张供人是如何记录考核过程的,尉窈早习惯各种各样的紧张考试,反而洪书女二人略觉紧张。

董徵察觉尉窈的状态极稳,这种稳,一定是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考试才养成的,他不禁佩服平城学馆对儒生的教育。董徵又想,元志来京任职了,若有机会,得拜谒讨教平城的教育之法,好好改改皇宗学的懈怠之风!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í??????????n??????????????o???则?为????寨?佔?点

第四卷 题是《小雅》部分的注疏考核。

第一小题……写出《鹿鸣》之什里,“遣、劳还、归”三意之诗名,写出意思所在的诗句,简言解释。

尉窈书写的速度,比对照着诗抄写还要快。

《小雅》每十首诗为一篇,谓“什”,《鹿鸣》所在十首诗里,含“遣”意的诗为《采薇》,这点在《采薇》的序里阐明得非常清楚。

因此这道小题写诗名容易,难在后两项。

不过对于掌握基础知识非常牢固的尉窈来说,不难!

与此同时,斋宫。

元恪虽然居偏殿守丧,但宫里凡他想知道的事,就如蜘蛛网一样,每天从各个地方,由宦官们快速递送到斋阁。

先皇要振兴文教,给新帝元恪留下了尚书令王肃。王肃出身琅琊王氏,赡学多通,却又因他文武都通,元恪有意让王肃接管江西之军事。

再者,元恪心里始终觉得,大魏的文化典范,不能只树立汉世族,还要树立鲜卑学子,他选择的鲜卑学子名录里,按学识和岁数来论,尉窈排在前三。

元恪没计较出身。再贵的出身,还能及上“元”姓么?他是皇帝,他想让谁贵,谁就贵!

侍卫于登进来禀告,打断元恪的思绪。“陛下,愉王殿下去皇宗学了。”

第255章 元愉大闹皇宗学

诸弟里,元恪唯独不满京兆王元愉!而且不满日甚一日!

好比现在,无宣诏就进宫,且元恪记得之前严令过对方不许去皇宗学,但元愉身为诸弟之长,从不知身正而行,给诸弟做好榜样。

“让……”元恪语顿,思量着让谁过去才能管住元愉。

这时他再次惦念起赵修,宫殿里如此多的宦侍,可是没人敢和赵修一样狗仗帝威,在所有宗王、重臣跟前都趾高气扬。

“孙惠蔚,王仲兴,你二人去皇宗学。任何人不得扰乱学师尉窈的考核。”

才学优赡又刻苦求进的鲜卑学子可遇不可求,魏自世祖时期起,中书、秘书的文官大多为汉世族文人,偶有例外也是依仗家世,不敢以真才实学与汉文人比。倘若十岁的尉窈能答过孙惠蔚出的题,足可以打破鲜卑人文才弱的讹言。

皇宗学。

元愉背着双手在各廨舍和学舍前巡视,他不是闲逛来的,前天在阊阖门外与广陵王斗完气,他回府越想越憋闷,一整宿都没睡着,挺好,憋出个主意。

陛下说没有合适的差事给他,狗屁!偌大的皇宫,怎么可能没差事?元愉猜测,要么是元恪嫉妒父皇生前对他好,要么是广陵王、卢渊这样的恶人乱告状!更或者,元恪猜忌他这个长弟,才把他召回京,想尽办法打压他。

哼,他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