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1 / 2)
一事,向北地权贵释放东宫急缺人用的消息。于劲现在来,肯定是提前知晓了东宫遣人来平城之事,而能提前把如此重要之事告诉于劲、且有能力提前得到消息的人,只能是于烈的长兄,领军将军于烈。
元志再联系太子旧居挖出的信笺内容,不敢再深想。于家向太子投诚,是于烈将军在朝中受到了排挤,先存投诚之意?还是太子自己在暗处推了一把?
傍晚,永固县。
奚骄仿佛忘了昨晚许诺的归还笔记之事,尉窈不愿主动找他,更不好催他。
永固建县不到十年,这里的住户比高柳县要少许多,相应的,学馆也少。所以崔族师生一来,县中男女老少跟过年赏百戏一样,拖家带口的全来听学。
孔文中感慨不已,亲自讲诗,讲的是《小雅》的首诗《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这是学子们没学到的课程,夫子没提前说,好在绝大多数学童都带着行囊笔,赶紧边听边记。
奚骄寻找尉窈的位置,挤到她后侧方。
这位置是胡乌屋的,她是瞧不上尉窈的出身,但不得不佩服这个贫家女书写笔记的速度和卓越记忆。所以一听孔师讲的是《小雅》里的诗,她立即费劲挤到这个地方。
奚骄冷脸道:“让让。”
“奚郎君,先来后……啊!”胡乌屋后方有人揪住她的脖领把她往后拽,这回是真吓着了她,她慌忙扽住领口。
此人是元凝,脸色自带阴阳怪气,张口就噎人:“滚。”
尉窈肩背收紧,她记得很清楚,在有道竹林上第一次大课时,元凝也因坐位欺负过她。
胡乌屋只得忍气吞声旁移两个位置。
不过元凝这次没找尉窈的麻烦,他的目的与奚骄一样,指望着抄她的笔记。
第113章 奚骄的小心思
诗经《雅》篇与《风》篇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诗句出现了韵脚呼应,如《鹿鸣》一诗里的“鸣、苹”,“蒿、昭、恌”等等。所以《雅》篇之诗的乐曲虽然皆失传,但念诵起来,仍比《风》篇之诗自带乐歌韵律。
孔夫子把整首诗的诗意以白话解析一遍后,再向诸学子与百姓们描述诗歌里的“鼓、瑟、笙”等物,夫子早做好准备,让仆役把这些乐器捧着,在人群里行走,保证每个人都能看到,并允许百姓们上手摸,或拨动弦、或击出鼓音。
并且,孔夫子还把他画的鹿、苹、蒿、芩,也呈给所有听学的人看。当有孩童发出“这就是鹿”的惊喜时,不少学子泪湿眼睫,他们理解偏僻县地之人可能不认识瑟,不认识笙,可是没想到,竟然连鹿这种兽都没见过。
这不正是传学的意义吗?不仅要教人识礼,还要教人识物、知事。
尉窈书写迅速,除了记录夫子所讲,也记录在场听学百姓的举止与回应。
元凝忍不住探身问她:“你记这些干什么?”
“夫子栽培弟子,弟子更有责任为夫子证声名。这场传学盛景,倘若弟子不记录,过后谁会记得夫子为诗礼教化付出的辛苦呢?”
“你直接说你会拍马屁就行了。”
烂人!尉窈立即用背挡住这厮看她笔记的视线,以此表达愤怒。
奚骄斥元凝:“闭嘴,别扰我听学。”
元凝打不过奚骄,只能龇一下牙,以此表达不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