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0(1 / 2)

加入书签

说, 既不是身弱多病,纯因两家来往,便不急。”

认干亲的孩子不少, 因由各不同,有些是为了给孩子化劫挡灾, 干亲甚至不是人,而是一棵大树、一块石头、一座桥云云,无奇不有。

有些则像是颜祺与肖明明之间, 纯粹是因关系亲近,想要亲上加亲。

霍凌带回了这好消息,一桩心事就此了结。

在家过了个中秋后,他与霍峰、赵家兄弟,再加林长岁一起进山寻棒槌。

他们打算同批进山,分两批下山,地里的高粱、苞米以及谷子要熟了,霍峰和林长岁届时先下来,筹备最后的秋收。

肖明明此次没跟着去,霍家里少了两个人手,他选择过来住下,帮叶素萍和颜祺照顾孩子。

送霍凌上山前,颜祺替他收拾着东西,满脸心事重重。

“去年过了中秋时,廖老板他们已经启程入关,今年到现在了,竟一直没消息,想必确实是让什么事给绊住,不会来了。”

霍凌也不由叹口气,最近两个月他一直留意着进城的客商,还专门拜托孙大志去镇上的客栈打听过,甚至问过侯力,毕竟去年一道吃过酒,有过交情,按经商者八面玲珑的性子,再来一定会去拜访。

他怕的是廖德海或葛易来过,但因自己最近常在家里,不怎么去镇上而错过。

但几次的打听结果都是,镇上客栈不曾有这两人入住,侯力那边也没见过二人。

这事经不起细想,越想心里头越打鼓。

走商在关内关外往来,动辄千里路,翻山过河的,保不准会出什么意外。

出关进货是他们这行吃饭的饭碗,不是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放弃。

如今只能安慰自己,是家里那头出了什么事耽搁了,只要不是人有个三长两短,来日方长。

“廖老板不是那等轻易失信的人,哪怕今年无暇出关,明年再来时,想必也不会忘了咱们拜托的事。”

颜祺盼了廖德海一年,盼他能带回家乡的故土,好封入爹娘的衣冠冢。

眼下看来,这盼望或许要成空,没有故乡土,衣冠冢就似少了什么,是以迟迟未立。

事情至此,也只好继续等。

他安慰自己道:“今年家里多了小七,本也不适合起新坟的。”

霍凌知道小哥儿心里不好受,顺着他道:“是这个理,等小七周岁以后,无论如何,咱们都请风水先生来点个吉穴,将这事办了。”

——

家里只一个妇人和两个哥儿带孩子,霍峰和霍凌不放心,次日一大早,留下黑豆儿陪馒头看家,在村中依次与剩下三人汇合后,五人两狗结伴上山。

今年家里添丁,打乱了赶山的计划,往年这时候霍凌都已经至少在山中寻过一回棒槌,打足了松子,采够了榛蘑,为逮林蛙做准备。

到如今,一概延后。

不过月前秋收时,村长对着老黄历算过,说今年的冬至赶在冬月下旬,去年则在冬月初二,依着老话,今年初雪会晚,是个暖冬。

在南边更暖和些的地方,这不算个好事,有道是“瑞雪兆丰年”,暖冬一至,很多地方压根不下雪,土地里的虫子冻不死,来年开春便会破土而出,损害庄稼。

在关外却没有这个困扰,暖冬的“暖”字只是相对而言,再暖也是能冻死人的水平,大雪满地,一片肃杀。

至于对于赶山客益处多多,雪晚一天下,他们进山的时日就能随之多一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