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2(2 / 2)

加入书签

霍凌接过一个看了看道:“是秋子梨。”

他跟颜祺解释道:“之前在家吃的是白梨做的,这个更甜。”

肖明明笑着点头,“长岁说家里年年都是用秋子梨做冻梨。”

“对了,你家后院有棵大梨树呢,原来结的就是这个梨?”

颜祺忽然想起来。

“嗯,直接吃皮可厚了,胜在甜。”

两个小哥儿一人拿一个梨,啃出一个小口后慢慢嘬。

肖明明嘬了半天,嘬到腮帮子发酸,他歇口气道:“你说关外人怎么琢磨的,梨还能这么吃。”

颜祺咽下一口清甜的汁水,“这样多好,虽然是冻的,可大雪天里也能吃到果子,要是搁在咱们老家,除非晒成干,不然早就坏了。”

夏青曼见他俩说得热闹,也凑过来拿走一个梨。

她说自己门牙怕冰,拿出一把小刀把冻梨切成了块,放到一个带来的小碗里,想吃的话用筷子插着吃。

时光悠闲,吃吃喝喝,说着闲话,哪怕子时将过,也没人犯困。

冰窟窿旁共有五根鱼竿,待众人吃过一轮后,好歹是有了动静。

“二凌,咱两家的竿子动了!”

得了齐老大的提醒,霍凌和他一起去冰窟窿旁查看。

他们下的是肉饵,就是奔着河里吃肉的大冷水鱼去的,二人抢先起了竿子,霍凌的是细鳞,齐老大的则是麻哈。

霍峰看了一眼道:“嚯,比之前在山里捉的那条还大。”

霍凌把鱼从钩上摘下来丢进桶,细看后点头,“至少长了两寸。”

接着剩下几家也有了收获,杨庆生同样钓上一条麻哈,林长岁手中钩子上挂着哲罗,霍峰最后一个提竿出水,在好几双眼睛的注视下,发现又是细鳞。

“今天细鳞和你们姓霍的犯冲。”

杨庆生笑着说道。

“嘿,我就不信了。”

霍峰把鱼摘下,很快挂上新鱼饵,将其重新投入水中。

冬天冰河里的鱼大抵就是这几种,细鳞个头最小,但最容易上钩,手气最差的人来钓鱼,哪怕一条大鱼都中不了,也绝对能带几条细鳞回去,不会空手而归。

三花五罗里的哲罗在冰面下的河水中最常见,其次是鸭罗,只是鸭罗偏好吃素,霍凌曾见过有人用自制的苞米饵钓鸭罗,一钓一个准儿,他们今天用的饵就差点意思。

而能钓到的鱼里,要属麻哈和狗鱼体型最大,两尺左右的比比皆是,一条就有二三十斤重,捕上一条,切开上冻,够一家人吃好几天的。

其余颜祺曾在山溪里见过的小鱼,譬如柳根子、胡罗、白鱼,都耐不住水冷,早就游到更暖和的地方去了。

尝到了鱼上钩的甜头,一时半会儿没人舍得回去烤火,全都挤在一起。

先前打窝的成效渐显,第三次看到鱼线颤动时,霍凌示意颜祺也上手试试。

“看看这次是什么。”

颜祺握紧鱼竿,用力向上拽,第一次却没拽动,他看向霍凌求助,两人的手叠在一起,同时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