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3(1 / 2)

加入书签

遮风挡雪,门前摆得下炉子,屋里坐得下两个人就够。”

杨庆生听出他的打算,咂咂嘴道:“这么小的铺面不多见,即使有也大都赁出去了,且有两点难处,一点难在你打算怎么赁,馅饼生意只做雪季,我就算你半年,那剩下半年呢?另一点难在你们庙前街馅饼的名声打出去了,要赁铺面,也只能在城隍庙附近。”

“最关键的是!”

杨庆生轻轻一叩桌角,提醒霍凌,“别忘了,一旦赁了铺面,你们就是正经坐贾,要交市金和商税,就是芝麻大点的铺面,这两样加起来也得占去二成,等于每赚一两,给出二钱,再加上每个月的租子,你算算还能剩下多少。”

霍凌捏捏眉心,沉吟片刻道:“还是能挣的,只是挣得不多。”

刚刚一刹那他想到,如果赁了铺面能不能再多做两样馅饼,以此招徕更多生意,转念一想,再多两个口味,凭他和颜祺两个人四只手压根忙不过来,总不能额外再雇人,那样又多一份本钱。

“所以你再好好盘算盘算。”

杨庆生扶着额角道:“我曾算过一笔账,要是生意好,摆摊的小贩才是最挣的,不缴商税,不纳租子,只进货需投些本钱。你看卖粘耗子的严婆子,卖了一辈子,都卖出镇上两套宅子了,我说出去倒算是个掌柜,还不是苦哈哈的寄人篱下。”

这点霍凌是赞成的,他和颜祺之前算账,一个雪季能入账十几两的纯利,要是一整年都做,长久来看,攒下宅子确实不成问题。

只不过兜里有了钱,城里人买宅院,乡下人更倾向于买牲口、田地以及自己盖新房。

“街上的人又何尝不羡慕你们,风刮不着雪落不着。”

“嗐,做生意这事,各有各的难。”

杨庆生指了指脚下的地面,“要不是这铺子赁金涨不动,我也早晚要赔钱。”

“你不是说早晚攒够了钱把铺子彻底盘下来,现在还这么打算?”

杨庆生没否认,“慢慢来吧,到时候大不了换个小一点的,否则年年挣得不多,还得交一笔出去当租子,想想我就肝儿颤。”

起码现在来看,赁铺面并不现实,带着一肚子心事,霍凌和颜祺离开伞行。

路过一家酒楼时,霍凌见门前一富家哥儿双手捧着手炉,由人搀扶着慢慢坐进挂着厚棉帘的暖轿,他心道自己怎么忘了有这茬。

当即带着颜祺三拐两拐,寻到卖手炉的铺子,打算挑一个带走。

“买这个作甚,贵的要命,还要烧炭。”

颜祺抬了抬手,“我有大嫂做的手笼子,够暖和了。”

“那不一样,你坐着的时候可以把手炉揣在胸前,这里面炭火不灭,就一直是散着热的,手笼子和皮袄一样,只能挡风。”

颜祺看着成排的黄铜手炉,仍不舍得让霍凌花钱。

“咱们有做烧饼的炉子,不比这个暖和?这个还要烧细炭。”

“大炉子又没办法端着走,听我的,买一个。”

铺子伙计听到这里,总算能插进话。

“夫郎,您别想着这东西多贵,要想买一个能用多久,这又不是吃食,吃了就没了,不是小的吹牛,我家炉子您带回去,用个十年八年它也坏不了啊,这匀到每天,一文钱都用不了。”

又道:“咱关外产木头,细炭比粗炭贵不了几个铜子儿。”

说罢他随手挑一个手炉,屈指敲了两下。

“二位看看咱家这个用料,实在得很,不是那等薄薄一层铜皮儿的,用不了多久就熏得乌漆嘛黑,用一整天,也烧不尽一两细炭。”

霍凌问了价,得知最便宜的八钱银子,还送一个罩在外面防烫手的布套子。

“其实和贵的没两样,就是素净些罢了,没那么多花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