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2 / 2)
一年内需贡给皇室和供下面层层官员盘剥的山参足有数百斤,便是派上千八百个赶山客,把白龙山掘地三尺也凑不出。
因此种秧参上贡早就是公开的秘密,相比之下,秧参与野参在药效上的差距没有那么大。
自然,价格差距还是有的,比如二十年的秧参看起来已和四品叶差不多,但市价有个五十两就算是到头了,只要不是重症吊命,寻常滋补和用来入药已是足够。
“我想着,那几人该是不知通过什么门路,从皇商私山中运出了到年份的秧参,来此处浑水摸鱼。”
霍凌提醒廖德海道:“我听闻年年都有贡参流入民间,这生意虽有风险,也不是不能做,但拿秧参冒充野参,分明就是为了骗财。”
廖德海信得过霍凌的眼力,再者说,霍凌也没有什么理由在此事上诓骗他。
人家手里确是有株“灯台子”不假,可那也是不愁卖的。
他当下忿然道:“我这就去和老葛通个气,那老小子已是昏头了!”
廖德海匆匆去寻葛易,霍凌暂没有继续跟上去,颜祺站在他一侧,小声道:“咱们要是来晚一步,廖老板是不是就要被骗了?”
霍凌颔首。
“估计是。”
他扫过周遭围观的人群,发现里面还夹杂着几个起哄的人,嗓门格外大。
乌糟糟的人群里不断有人喊价,然而真要细看是谁喊的,又好似看不分明。
“这些人是有备而来,还特地寻了个本地的赶山客露面,教人一上来就失了警惕。”
实则大集上的山货买卖,一直有以次充好的事情在,年年都有人被骗,可这些个行骗之人多是四处流窜,官府抓也抓不绝。
当中最多见的是卖硫磺熏过的山货,使硫磺熏过后,干货能留存数年而不坏,且不减损颜色品相。
是以常有人用硫磺熏制的陈货冒充当年的新货,要上更贵的价钱,似那五味子、天麻、木耳之类里最是常见。
这些东西乍看没什么问题,拿回家泡发后一尝就知不是那个味道。
不过论起价值,和假的野山参比起来,就都不算什么了。
骗得一百多两,告到官府都算是一桩大案。
廖德海很快告知葛易,后者犹豫一番,还是退出了人群。
有人眼见二人刚刚叫价叫得激烈,短暂离开后却迅速放弃,不由心里也犯起嘀咕。
那边几个卖参的互相交换了个眼色,问他们为何不再出价,因不清楚这帮人的来路,秉着在外行走不多惹麻烦的原则,廖德海拱拱手,故意打趣道:“实是囊中羞涩,若是买下,怕是要一路讨饭回乡了。”
周围哄笑一片,霍凌却注意到那敲锣的人面色微变。
看得出廖德海和葛易本是他们看准的冤大头之一,眼看价钱抬到一百六十两,最有可能跳进锅的两只鸭子却要飞了。
他们做骗局请君入瓮,自是想要速战速决,越快出手越好。
在这里拖得越久,越容易被人戳穿。
“两位老板当真不再看看,错过这回,下次再出四品叶可就不知是猴年马月了。”
“是了是了,几位老板,不妨再近前看看!”
廖德海和葛易正欲离开,有两个汉子却骤然走来,故作热络地伸手揽人。
若说葛易本还带着一丝不甘,担心是霍凌看走了眼,令他俩错失发大财的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