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2(2 / 2)

加入书签

颜祺搬出针线筐子, 穿针之前把空了的布兜子里外里检查一番道:“不止这个地方, 别的地方也要缝一缝。”

他眉头微蹙道:“不如直接做个新的。”

“用了好多年了,是该换一个, 只是以前年年都凑合。”

从布兜子上的层层补丁,就能看得出霍凌的凑合,简单的针线他也是会的,只是针脚没那么好看, 而且只会打补丁,不会缝新的布兜子。

颜祺找出线团, 绕出一小截穿进针眼,拿起布兜仔细缝起来。

霍凌则开始清点从布兜子里拿出来的一排工具, 有些是铁制的, 他放在磨刀石上挨个打磨,再用软布擦干净,还有些是骨制的, 因为年份日久而泛黄。

颜祺没多久就缝好了快断掉的带子,还顺便把另一头的带子也重新加固了一下。

这种用不了几针的事他做的很快,在霍凌看来就是手指翻了几个花就结束了, 到颜祺用牙把线头咬断的时候,他都没反应过来。

愣了一下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盯着颜祺看, 以至于后者也跟着愣了一下。

霍凌率先回过神,端着手里的一堆,示意颜祺凑近些。

“给你看看霍家的宝贝, 这些都是从我爷那辈传下来的。”

面前的一排,用霍凌的话说,都是挖参的工具,虽说每一次进山,不是全都用得上,可总要全都带着。

霍凌问他,“你不是在山下见过咱家那根参?”

颜祺点头。

霍凌在家藏了一根“灯台子”参,放在一个木头盒子里,拿出来给颜祺看过。

颜祺还记得那根参细细的,和手指头差不多,不算参须子的话也没有多长,怪不得说野山参难长,几十年往上的才能入药。

三十年只能长成一根手指头,要是再嫩些,怕是也没什么吃头。

“你想想,那些参须子是不是比头发丝也粗不了多少,要想一根须子不断地挖出来,就得靠这些。”

霍凌挨个拿起来给颜祺看,这些工具长得和种地的农具差不多,只是个头都做的很小,可以放进斜跨的参兜子里。

小镐头用来挖土,小铁耙用来耙石头,小剪刀用来剪碍事的杂草根,小斧头用来砍树根,还有一大一小两把短刀,一把像砍柴的砍刀,一把像割麦子的弯头镰刀。

要说这些颜祺多少还能看得出用途,另外两根其貌不扬的签子,就是半点猜不透了。

“这又是做什么的?”

拿起来之前,他以为这根签子是木头的,到手才发现是和自己头上簪子一样的骨头。

“拨参须子的,等把旁边的碎石土块草根都清走,就用这两个一点点把参拨出来。”

之所以用骨头,一个是容易得,一个是不易朽坏,而且骨头可以打磨得足够光滑,用得越久,越不容易伤到参须。

这么一套物件,除了两根签子外用的都是沉甸甸的铁疙瘩,因保养得当,可想而知多贵重,毕竟除了金疙瘩、银疙瘩,铁疙瘩就是乡下人能接触到的最值钱的东西,和铁锅一样能传家。

“我有空就拿出来擦一擦,时不时抹点油,这是我爹教给我的。”

颜祺把骨签子放回原处,下意识道:“看着不像是爷奶那辈的东西,还能往下传。”

“嗯,毕竟一年到头用不上两回,没什么磨损。”

他把工具挨个放回参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