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0(1 / 2)

加入书签

闻棠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不由自主感叹一句老苏家这是祖传绝地逢生体质啊,不过茶牛马之路这个名字真的有些难听,应该直接换成茶马之路。

以及,预感一向很准的她进入图书馆,开始学习自己穿越过来的第一万零一卷书——茶马古道路线图和哀牢山资料。

……

刘彻又在柏梁台上弄了个宴会,作为全长安城最高的高台,柏梁台可以俯瞰大半个长安,天色还早,闻棠有足够时间处理完手中公务在出门。

恰好在官署正厅碰见刚来的一批新人,一共十人,八男两女,毕竟是从千军万马独木桥上杀出来的,看起来都挺机灵的,闻棠对其中一名叫做路充国的年轻人印象最深。

史书上他是一位出使匈奴的使者,不过因为匈奴贵人无缘无故死在长安,匈奴认为是汉杀的匈奴贵人,一生气就将路充国扣留在了草原上,前后扣留七年,他都持节不降,好在最后有个好结局,新单于继位后想要修补和大汉的关系,就把他给遣返归汉了。

匈奴人绝对碰瓷儿!

闻棠不确定他到底是不是史书上的那位路充国,毕竟大汉如今武德充沛,充国、定国、安国这些名字的重名率堪比张伟。

见到闻棠,众人齐齐躬身行礼,是隆重的特揖之礼,双手合抱胸前,肘部下沉,行礼动作大而整齐,面色恭敬道:“大行长乐未央,千秋万岁。”

博昌侯之名,他们早已知晓,如今初见,心中忐忑的同时却又忍不住抬眼偷瞄。

黑衣纁裳,清俊挺拔,气质不凡,腰间佩短剑,并悬挂能显示出她的列侯身份的紫绶金印。

天子心腹,少年英才,真是顶顶的气派。

闻棠颔首:“善。”

因为要去赴约,闻棠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表示勉励和期许的话,并告诉他们只要好好干,升官发财提爵不在话下,然后便从官署离开,留下一群新吏望着她离开的方向,畅享光明未来。

闻棠不是第一个到达柏梁台的。

高台之上已经站了几名官员,以及刘彻。

刘彻这次并未压轴出场,他站在柏梁台边缘,俯瞰长安,见闻棠来了,挥了挥手,将她招至近前,一同凭栏眺望。

高台之上的马踏匈奴雕像尽显威严,台下之景繁荣热闹,九市列第开,有表演吐火吞刀、殖瓜种树、截马屠人幻术的安息眩人,还有人在做角抵戏,引来许多外国人围观,他们连连拍手称好。牵着骆驼,高鼻深目的胡商用万里之外的香料和玻璃换取汉人华丽精美的丝绸,却发现了新的惊喜,是乐浪的貂皮和慎肃的人参。

上林苑里的蒲陶和荔枝又到了成熟的季节,珠崖送来刚采到的又大又圆的珍珠,骏马的蹄铁在青石板上扣出哒哒的声音,即将奔赴全国各地的官吏彼此聚在一起闲聊,他们有的去西域“尚思为国戍轮台”,有的去朔方感受“一川碎石大如斗”,或去西南开辟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视线再望远些,地里生长着饱满的玉黍,麦浪随风翻涌,派去楚地的农官终于试验成功移稻别栽之法,稻米产量将会再创新高,洁白的棉花种子很快可以发到每家每户,坐在新型织机上的女人口中哼着欢快的歌谣。虽然不用再提心吊胆害怕匈奴的进攻,可边防兵依旧带着锋利的兵器巡查边境,若有不长眼的来犯者,皆会死于大汉铁骑的精兵利器之下。

这一切,会被记到史书上,传扬到后世,闻棠这个名字,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门外急匆匆有人来报,报告大好消息,言t说匠人成功在东瀛岛上寻到第一座金矿。

众人皆喜上眉梢,文艺青年刘彻道:“既如此赶巧,不如今日便再举行一次诗宴吧!”

刘彻:“闻卿,你先来。”

闻棠:ovo

万邦来朝,海晏河清,盛世荣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