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7(2 / 2)

加入书签

他们用西域话小声蛐蛐:“诶,盆友,你说汉国有这么多的百姓,他们国家的王能管得过来吗?”

“肯定能管理过来。”另一名使者说出自己心中想法,“汉都延续一百多年了,也没听汉使讲他们的王有管不过来的情况啊!”

“肯定不会像咱们国家的王一样,什么都管。”

“应该是只管大事。”

要是像他们国王一样,每天处理各种家长里短、琐碎杂事,估计会被这些活计给累死。

实际累死也处理不完。

“那你说,在汉国,什么程度的事情才算大事呢?”

被提问的人想了想,伸出一根手指头,大胆猜测:“怎么也要一千头牛以上的事情才值得去管。”

众人点头,全都对他这个想法表示赞同。

这时,对西域使者有了一点了解的县长也终于意识到,原来他们刚刚询问自己是不是大汉的王,并非因为自己那里僭越,惹人误会,而是他们第一次见到这样宽阔的建筑,被震惊到了。

天知道姑臧县长第一次听这些使者夸自己的县衙堪比楼兰王宫时有多紧张,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然后又很快释然,等使者见到长安周围那些更加威严宽阔的县衙时,岂不是也会问出同样问题?

到时候该担心的就是其余县令,而不是自己了。

县长:唉,自己吓自己。

傍晚,西域使团在传舍中用的飧食,县长一个劲儿地自谦,说自己这个偏僻小县,没什么丰盛的食物款待他们,县长的表情看起来比较真诚,他们真的信了,已经做好草草对付一顿的准备。

结果一看,光是主食就有麦粟菽糜等好几种,以及这里种植最多的黍子羹。

武威在大汉的西北地区,属于半农半牧区,还有许多内陆湖泊,除了野兔、鲜鱼等,这里的牛羊肉同样鲜美。

至于青菜,因为武威气候干燥寒冷,短短两年,这里的百姓便养成了以辛味为主的饮食习惯,葵、韭、葱、姜、萝卜等,大概率以后还会再在餐桌上加一个胡蒜。

吃完正餐,再来上一些水果解解腻,瓜枣萘果之类的。

这样丰盛的飧食,让他们千里迢迢带来当做礼物送给汉皇帝的蒲陶酒、蒲陶干、胡麻草等物显得有些寒酸。

不过他们想得很开,我们本就是小国,这次是来体验汉之富强广大的,小国送礼,简陋清寒,也很正常嘛。

这些都没有让他们破防,真正令其再也绷不住的,是大汉这一片又一片,连绵不绝的耕地。

西域使团在向导的带领下,从武威经过固原、彬县,再到长安,这一路,让他们切身体会了什么叫沃野千里、阡陌纵横。

九月末旬,正好赶上庄稼收割,秋风一吹,田间一片金黄。一半庄稼已经收割完毕,空旷平整的土地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摆放了一个麦垛,这些麦垛好似小号烽燧。另一半田地里则有许多挽起衣袖和裤脚的百姓,他们手中拿了一个叫做麦钐的农具,正在弯腰割麦,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这是什么?”有人指着路边一种之前从未见过的庄稼。

这庄稼茎秆粗壮,高大密集,从外观来看,肯定高产。

提起这个,汉人向导满面骄傲:“此物名为玉黍,净亩产可达千斤,是神仙赐给大汉的仙粮。”

听到“仙粮”二字,西域使者便知道汉人肯定又要开始吹嘘,但他们实在太好奇了,为了得知仙粮信息,吹嘘就吹嘘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