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5(2 / 2)

加入书签

郎中令“喏”了一声,回到官署,开始为陛下准备出行事宜。

天子亲自相迎这个举动,其实是很荣耀很稀有的事情,唯立有不世之功的文臣或武将才能享有此尊荣。否则大汉每年派出去那么多批使团HR军队,若都迎接,那刘彻基本上啥也不用干,就光去长安城门口迎来送往了。

自刘彻继位以来拢共也没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只不过大汉最近出的英才特别杰出,立的功劳也很大,这才导致“亲自相迎”的次数看起来有点多。

朝中其余大臣知道这件事后,也没人敢有异议,反而是上奏钱粮、治水、赋税、以及今年的各个郡县的上计结果如何,以此来转移话题。

这谁敢有异议啊!

万一陛下说上一句“卿亦可建此功业”,然后随机把他们丢到一个偏僻地方建功立业去,那就彻底完蛋了。

从前陛下亲自去迎接卫将军霍将军的时候,他们还能用一句“文官立不上武将的功劳”来推脱。

可现在呢,人家博昌侯一个从来没上过战场的人,硬是咬着牙在一座小城中抵抗一万八千名匈奴的围困与攻打,守了一百多天。

什么,你说是因为博昌侯有仙人奇遇才能坚持到现在,那城中其他人呢?

织女、医师、农人等,还有匠人,甚至有些还是殿中官员平日里最瞧不上的奇技淫巧之人,人家怎么能守得下来?

再一对比他们的某位前辈,守亭守了一个多月,就被匈奴“斩山头而去”。

说实话,有点丢人。

这其中唯一高兴的文官大概就是——司马谈。

自从看过从西域送来的信件,司马谈的嘴角就没下去过。

作为史官,司马谈的某些思想可能无法被常人所理解,在他看来,任尔生前富贵荣华,千百年后皆为白骨。孝道最高境界,理应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此来光耀父母。

他认为自己儿子在西域的事迹和言语足够达到此标准,故而最近当值时脸上好似做了个微笑唇,开心啊!

好在史官的被动是存在感低,所以没什么人注意到他这几天的异常。

……

使团进城之前,已经在传舍沐浴清洗完毕,换上正式衣冠,以最完美的面貌去见陛下和其他官员百姓。

闻棠以水为镜,观察水面上映照出的自己的倒影,这一路的艰辛使她比两年前瘦了许多,也黑了些。

一摸腹部,硬硬的,幸好,腹肌还在。

一拉弓弦,好像力气比以前更大了。

这日,天气很好,风日晴和,天空一片湛蓝,要比浦昌海的海面还要清澈美丽,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迎面扑来的不再是西域的狂风砂砾,而是空中丝丝缕缕的桂花香气,恰好赶上金桂成熟的时节,他们还能吃上今年新鲜桂花制成的桂花糕。

使团离开长安时,并无多少百姓注意到他们,可等他们归来时,除了刘彻的天子仪仗,还有许多百姓等在远处,自行排队迎接。

他们都想瞧一瞧这个不仅说服西域诸国依附,还死守城门,拖住匈奴最后残兵的使团究竟是何模样,街上场面堪比卫青奇袭右贤王庭大胜归来那天。

而博昌侯的名号,又一次响彻整个长安。

不,不仅是长安,他们归来时,途径的每一个郡县,都知道了博昌侯的名号。

“陛下!”见到刘彻,闻棠只需一秒,再抬头时便已眼含热泪,一副忠良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