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9(2 / 2)
在楼兰换王,是因为扞泥城中有将近三百多名匈奴人,只要在刘彻面前提到“匈奴”这两个字,他就发狠了,忘情了,什么也不顾了,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匈奴上,满心满眼地想怎么弄死匈奴。
而汉使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楼兰立威,且并未杀掉楼兰王。
而现在……他们直接把大宛王的脖子给抹了。
张骞:“你说……陛下会不会认为咱们太轻举妄动,而且还擅自行动。”
闻棠手里盘着一个洋葱,回道:“那人家武器都怼咱们头上了,这种情况下,不擅自行动也不行啊。”
不擅自行动他们早就噶了。
她挨个喊了一遍使团里文采最好之人的名字:“司马迁,终军,卓扶摇!”
三人异口同声道:“诺!”
“你们三现在立刻提笔写一篇文章,具体内容就是博望侯等人被截杀时的场景是多么的险象环生,多么的如临深渊,多么的九死一生!”
一口气说了好几个成语后,她又道;“然后再写我们借兵攻打王城时是多么的千钧一发,多么小心翼翼,多么如履薄冰!”
“就是一定要写出那种场景很危险,我们是被迫反击的感觉,懂了吗?”
闻棠觉得自己已经把要求说得很明白,很清楚了,至少要比“五彩斑斓的黑”这种让人头秃的甲方好许多。
三人思考片刻,点了点头,应该是懂了。
“好了,开始写吧。”
司马迁其实文采很好,在《史记》中经常简单几个字就能立起一副生动形象的画面,闻棠第一次读《报任安书》时甚至发出余华同款感叹,写得真牛*!
剩下那俩人自然也不必多说,才华多得都要溢出来了。
一个时辰后,闻棠看着手上的三张纸,再次发出余华同款感叹。
写得可真好。
然后开始复制粘贴摘抄,三篇文章删删减减,拼拼补补,最终融合成一篇全新的文章,依次传到几人手中,文章的确写得很好,但是看完之后,他们全都发自内心产生同一个疑问。
“这上面写得……是我们吗?”
各种笔迹凑成一篇文章,什么深践九死之祸,足历万里之地,垂饵虎口,横挑胡夷,什么雷霆乍惊,万马齐暗,然后还处于阽危之境……
有,有这么危险吗?
“应该是我们吧。”
陛下若是看到这篇文章,莫说是责备他们轻举妄动了,恐怕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太好了,朕的闻卿,朕的博望侯,朕的使团们还活着,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人群散掉后,闻棠扒开手里盘得圆滚滚的洋葱,眼眶一下子就红了,眼泪从眼眶中流出,止也止不住,噼里啪啦地落在信纸上,渲染出泪痕,这还不够,她拿笔在上面加了一句:“吾主在东,臣子怎可面西而死?”
然后又将这句话划掉了,不过划得很有水平,简单两条交叉横线,t若观信人仔细阅读,肯定看出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再最后加上一句:“愿奉吾主,矢志不渝。”
闻棠:穿越女教学之如何两句话迷死汉武帝。
她翻了一下《史书》,自己出西域的一整年,长安还挺太平的,没发生什么大事。
哦,对了,史书上记载去年秋天过年的时候,刘彻给朝中所有大小官员都赐了金或者丝帛,应该没忘记给我送吧?
除此之外,今年四月会把皇子刘闳等三人立为齐王燕王和广陵王,闻棠不在长安也好,否则还要弄面子工程,写文章上书刘彻恳求立他儿子当王。
她还有点好奇,刘彻知道燕国有许多铁矿和盐后,会继续立刘旦当燕王吗,还是让他去别的地方当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