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2(2 / 2)

加入书签

他和闻棠第一次收到系统任务时的反应相同,都是:嗯,我有这么多聪明才智吗?

心里疑惑,收纸条的动作却丝毫没停,都快成残影了。

闻棠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自己面前“歘”的一下飞走了,等反应过来时,手上的锦囊已经到了桑弘羊手中。

“多谢博昌侯。”

闻棠没说什么时候可以看这份锦囊,那就是说什么时候都可以看这份锦囊。

于是等结束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府后,桑弘羊连飧食都没用,急匆匆坐在书案前打开锦囊,他原本已经做好挑灯夜读的准备,结果发现,这上面只有短短两行字。

第一句是:你这么聪明,发挥一下朝廷的作用啊,老桑!

桑弘羊:我还不老,正值壮年。

算了,叫老桑总比叫小桑要好。

桑弘羊默默接受,然后看向第二句话:仙书中有言,想想白圭啊!

看起来模棱两可,令人毫无头绪。

但桑弘羊可是经济天才,他寻到相应的书简,打开阅读,白圭是魏惠王手下的大臣,同样也是一位十分富有的大商人,特点就是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并视情况收购或出售货物。

看到这里,桑弘羊瞬间醍醐灌顶,感觉自己整个脑子都通畅了,他心中逐渐浮起一个想法,并对其加以完善,终于在闻棠等人离开长安后的半个月,计划出一项极其完美的,和盐铁专营一样,既能让百姓接受,也能搞到大钱钱的妙计。

将各地缴纳上来的贡品折合成相同价格,换取当地土特产,然后令专门的官员将这些特产运送到其它地方高价出售。

譬如齐鲁之地的丝帛海货可以运送到燕赵之地,而燕赵之地的枣栗亦可送到巴蜀之地,巴蜀的栀子生姜和朱砂再转运到齐鲁,这样一个循环,朝廷能从中赚取不少差价。

直接走商人的路让商人无处可走。

同时让各地郡县兴建粮仓,当本地粮食丰收时,郡县出钱收购粮食放在仓库中,等这个地方发生灾害缺少粮食时,就能将仓库里面的粮食按收购时的价格卖出。

相当于一个存粮食的银行。

这样绝妙的计策,不如就叫……

桑弘羊略一思索,便想到了,不如就叫——均属和平准吧!

现在万事俱备,他也不确定博昌侯口中的国库匮乏,极其缺钱到底是是什么时候。

我们大汉不是一年四季都缺钱吗?如果不缺钱,陛下要我有什么用呢?

国库里的税收不过年,想办法花全,今年搞到钱,明年打朝鲜!

给桑弘羊送完锦囊,朝会结束后,闻棠又给卫青送了第二只锦囊。

“冒昧赠将军锦囊一只,若再有少翁,少君之流的方术士来到长安,此法可解。”

“你……”卫青略有无语,看了眼义正言辞的闻棠,又看了眼她手中被布帛包着,厚到如果被砍的时候用它抵挡,可能都破不了皮的大砖头,“你管这叫锦囊?”

“嗯嗯。”

卫青:算了,可能年轻人都这样认为吧。

闻棠的预感一向很准,所以卫青毫无迟疑地接过闻棠手中砖头……锦囊。

其实他还是有点疑惑的,比如里面这块砖头究竟是何模样。

和桑弘羊一样,卫青回府后打开丝帛,里面东西并非砖头,而是一本很厚的书,卫青练兵炼久了,脑海中第一想到的是兵书,或者是武器百科?

翻开之后,有个列表,粗略地浏览一眼,看这字迹,应该不是闻棠写的,她应该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写出这么一大堆东西。不过观其目录名字,讲得似乎和仙人有关?

第一卷第一章 :吹灯不灭。

正常灯烛上的火焰在风吹情况下很容易熄灭,但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