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2 / 2)
霍去病点头答应。
……
冬雪纷纷,春花开了又落,夏日时,兜里多了不少钱的刘彻原本还想给自己修个宫殿,结果刚一动了这个念头,便山东地区发大水,关西地区又有旱灾,攒了一年的小金库立刻就洒出去许多钱。
虽然之前朝会上议论的昆明池还没有建造完毕,但经过这次旱灾,众人逐渐明白这个能储水的池子有多重要。
等水池修建完成,若在遇到干旱气候,朝廷和百姓都会方便许多。
刘彻:都是朕的先见之明!
连着两件灾难,终于熬到秋日上计会,朝廷收到各个郡县带到长安的上计册,玉米虽然还没有大批量育种到能当粮食产量的时间,但因为代田法以及其它工具的推广,开垦了许多封地,戍边屯田的士兵今年收获的粮食比之前足足多了三倍不止!
看完上计册,刘彻抬头,看向丞相李蔡,笑道:“闻侍中为国有厚盛之功,卓著鸿绩,朕甚嘉之,其可堪侯爵之位,丞相以为如何?”
第68章 女侯
闻棠可是天子心腹,仙人使者,李蔡当然不敢有意见,更何况她对大汉那些功劳不掺杂一点水分,都是实打实能记载在伐阅簿上的,侯爵之位实至名归。
他答道:“闻侍中于国有功,可堪列侯之位。”
这个回答很得天子之心,正好是刘彻心中所想。
不过李蔡又道:“只是臣一人之言,终不蒙公卿之查,陛下不若按照惯例召集百官公卿,评议功劳,再行封侯之礼。”
西汉列侯听起来挺多,实际只有几百个,这其中还包括一些食邑只有几百户的,千户以上的侯爵是稀缺之位,尤其是闻棠这种以功劳封侯的官员,流程极其严格,需要先总结功劳上报朝廷,由三公联合审核,再召集百官评议,功绩是否足够,适合多少食邑等,再由皇帝裁决,最后才能下诏册封。
作为三公之一,反正李蔡是同意了,至于其他两公八卿同不同意,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了。
为什么说是其他八卿,因为李蔡觉得张汤和自己一样,也是陛下说什么都会同意。
这就是口碑!
评议,那就议呗。
当年卫青幼子襁褓中封侯这件事都能随刘彻的心意,更何况现在的闻棠呢。
那时候刘彻真能称得上是一个人对抗全世界,因为就连卫登他爹都觉得这样于理不合,但霸道皇帝彻态度极其坚决,给你儿子的侯位,你儿子就必须收!
在一个秋雨连绵,天气有些凉寒的日子,朝中百官重臣聚于殿中,商讨闻棠封侯事宜,最近这几年基本每年都会对匈奴发动战争,封了不少军功侯,经过几次评议探讨,大家都对这些流程再熟悉不过了,也都清楚知道自己在殿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有重在参与气氛组,有据理力争封侯组,以及引经据典反对组……
不过现在,桑弘羊两级反转,从之前的重在参与气氛组变成了据理力争封侯组!
他觉得自己的眼光实在是太好了,当初闻棠一个孤女独自来到长安,那些权贵公卿们都对其不屑一顾,唯独自己一眼看中闻棠的t天赋和潜力,主动与其相交。
殿中人皆安静无声,只能听到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但却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一段时间后,长吏从帘幕中走出,手持天子诏书宣读,大概内容先写了一遍闻棠这几年对于大汉的贡献与功劳,认为应有侯爵之位,寻问百官如何看待。
除此之外,堂上还有一张书案,案上放了一大堆书簿,这些是闻棠的伐阅簿,也就是功劳记录,一本一本依次传到百官公卿手上浏览查阅。
明明上面所写绝大部分如今已经在权贵巨贾或寻常百姓之间流通,但乍一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