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6(1 / 2)
治,当年晏婴担任齐国国相,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使齐国强盛,故而当政者应该节制车马、衣着适当,开放苑囿以利民,亲身节俭,用敦厚朴实的作风来为民众作表率。”
上林苑:就差把我大名说出来了。
这种程度的辩驳不需要压轴出场,那位被闻棠称作“被男频小说腌入味”了的朱买臣主动出言:“若说齐国,当年管子掌握的财富可以与诸侯王室相比,还有三归台和反坫,但后世却并没有人认为他奢侈,齐国遵循他的政策治理国家,也远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然后拉踩:“公孙丞相身居高位,俸禄甚多,依旧食一肉,脱粟饭,为布被,却依旧有淮南、衡山二王叛乱,外族蛮夷侵略。”
而且这俩人还都是齐地人,都是丞相,这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也不知他说这些是在报私仇,还是真为国家,反正目前这场辩论里唯一的受害者大概就是公孙弘了吧。
但现在的宣室殿中有世界上最会捣弄文字的一群人,这点小小反驳肯定难不倒他们,开始挨个上来,批斗朱买臣,他逐渐落了下风,
想到今日要提出的政策,桑弘羊也是有够仗义,以身作则,先是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因此,臣以为,官府应垄断经营山海之产。”
轰隆!
好似有一道巨雷劈到了这些五经博士、贤良文学的脑袋上,劈得他们老长时间都反应不过来。
这对吗?
贤良文学们肯定不会天真地以为所谓山海之产指的是里面的鱼虾野味和柴薪,那些东西又不值钱。
山海里什么最值钱?
是铁啊,是盐啊!
刚刚还在劝说陛下要开放上林苑,结果突然来了这么一个惊天大霹雳,怪不得闻棠最近这么平静,存在感这么低,原来是在蓄力放大招啊。
是的,虽然这个政策是桑弘羊提出的,但他们还是很自觉地把它安到了闻棠身上。
在博士们心中,大汉搞事这一块,广牧君的口碑是众人皆知的。
其实汉朝的盐铁专营尚且不算“完全”垄断,因为等到唐宋时期,还有榷(què)酒和榷茶制度,连酒和茶都归国家管控了。
说起茶……
闻棠又开始给自己找事做,想着等以后把羌人打投降后可以再开辟一条茶马古道。
闻棠:唉,大汉离不开我啊!
但显然博士们不这样想,他们认为这一策略简直就是胡闹,当即滔滔不绝说出数段条目来诘难桑弘羊。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法子与民争利,时间久了,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桑弘羊到底还是年轻,哪里辩得过这些比他多吃了二三十年盐的老油条,不光是他,张汤、义纵等人也都逐渐有些落于下风了。
结果在闻棠意料之内,毕竟《盐铁论》这本书是儒生站在儒家的角度上编写而成的,态度肯定是向着这些博士们的,所以整本书里动不动就“大夫默然”“御史默然”“沉默不语”
实际是桑弘羊真被这些杠精们给说没招了。
譬如有一次桑弘羊说你们这些贤良文学不懂战争就不要随便乱评论。
文学:对啊对啊,但是我们以天下为己任,我们忧愁之心似火烧,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于是大夫默然不言。
博士:“此策大为不妥,国家怎可与民争利,理应还利于民。”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刘彻把他丢到边境守亭,他觉得还有必要强调一下自己并不是非要支持和亲,只是为国事、为百姓担忧而已。
但是之所以要大张旗鼓地搞钱,不就是因为要常年征战四夷,还要扩充大汉边境吗?如果从现在开始停止征战,那国库不就不缺钱了吗?更何况打仗本就不是什么好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