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0(1 / 2)

加入书签

这就是典型的电车难题,不去打匈奴,他们每年侵略边境杀几百几千个人,但是去t打匈奴,会死更多人,年仅七岁的刘据搞不明白,到底是打还是不该打?

闻棠觉得这个就是后来汉武帝每次征伐外族的时候,刘据都尽量上谏阻止的原因吧。

她没有直接回答刘据的问题,而是示意他看向书案上那本打开的《公羊》,上面的内容是僖公卷的开篇部分。

嗯……尴尬的是,刘据还没有学到这里,所以还不知道这是何内容。

他认真研读其中内容,讲的是存邢救卫的故事。

春秋时期,邢国的使者来到齐国,告诉齐桓公自己的国家正在遭受戎狄侵略,想要请他出兵救援邢国。

齐桓公询问朝中大臣,大臣们的意见五花八门,后来管仲态度坚决,认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如果我们贪图安逸不去救援邢国,这和饮鸩止渴没什么区别。

齐桓公听了,立刻发兵援助邢国,戎狄被打退后,仍不死心地去攻击更加弱小的卫国,幸亏齐桓公再次出兵救下了他们,才使卫国面前没有亡国。

看完了。

刘据认为闻棠会和自己提起那句“戎狄豺狼,不可厌也”并由此展开,他这倒是猜错了,因为闻棠语不惊人死不休,说出一句极其炸裂的话。

她说:“太子殿下,如果大汉舍弃上谷、渔阳二郡,您以为如何呢?”

刘据:……?

他能以为如何,他想都不敢想啊,闻侍中一定是疯了!如果自己去和父皇说出这样的话,估计父皇会立刻废掉自己这个太子之位,并且暴揍自己一顿。

刘据激动道:“孤以为不可!”

闻棠:“可殿下不知,当时侵略邢卫两国的戎人的地盘就在如今的渔阳、上谷二郡。”

不知道为什么,刘据知道这个知识后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自豪。

是的,就是自豪,当初齐桓公没有剿灭的戎狄,如今已经是我们大汉的地盘了,那里不再是披发右衽的戎人,而是接受过礼仪教化,明礼知耻的中原人。

那日后,漠南草原也会变成如今的上谷郡这样吗?

不对!

刘据紧急撤回一个危险想法,这和我学的思想相悖啊!

闻棠:“高祖的故乡沛县,那里之前也是蛮荒之地,是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才得建成了城邦,朔方郡,建造它的时候死了很多人,耗费了很多钱粮,但它以后也会像上谷一样,成为华夏永远的领土。”

小孩子的想法和大人不同,你给他讲之乎者也的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听不懂话。要给他举例子让他把自己带入其中,这样就懂了。

“从前大汉谷粮厚币以遗匈奴,想和他们友善相处,永结昆弟之好,但这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戎狄残暴,背信弃义?”

“这只是原因之一。”

那他就想不出来了,刘据摇头,匈奴人在他心中有一个很坏很坏的形象,但到底为什么这样坏,他也不知道。

“因为他们饿。”

刘据:?

小刘据产生很多问号。

闻棠将自己第一次朝会时和群儒辩驳的理由告诉刘据,草原冬日物资匮乏,这样就必须来汉朝边境抢夺,都到快要饿死的地步了,谁还管你什么礼义廉耻的,不把俘虏的汉人也一起做成人干嚼吧嚼吧吃了补充体力都算善良的匈奴人了。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用这种角度给刘据分析,他感觉很新奇。

“如今匈奴人已经被打到了漠北草原,若不趁机剿灭匈奴,万一日后草原上再出现一个类似冒顿的雄主,岂不是功亏一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