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0(2 / 2)

加入书签

……

刘彻之前就想过要改年号这件事,只不过闻棠给他提供的选择太多了,刘彻选来选去,一直没有定下来。

按照历史发展,原本是终军在他做的《白麟之歌》,也就是将闻棠他们好一通夸奖的那首赋里建议应该趁着这样吉祥征兆的时候,改元定号,上告神灵。

刘彻听了,认为终军所言合理,又因为是在祭祀时捕获的神兽,所以就将年号改成元狩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年号是应该改成元狩、元镜、元鉴、元谷还是别的什么?

底下众说纷纭各有各的想法,就连终军都犹豫再三,不知道该选哪个。

这样看来,幸亏莲勺卤逆旅那日,闻棠没把那只勺子送到刘彻面前,否则今日备选选项还要再加上一个元勺。

“启禀陛下,依臣之见……”闻棠说出自己的想法,“此次还是将年号改为元狩为佳。”

“陛下您于雍城祭祀时捕获白麟,此神兽将会为大汉带来吉庆,此为原因之一。二来,狩者,打猎也,此年号不光能寓意捕获神兽,还可象征打猎匈奴西羌,使那些外族解开发辫,归附大汉,来接受大汉的教化。”

原因之一,说实话闻棠觉得挺扯的,麒麟平白无故出现在人间,在山林中跑一圈被别人发现了,这样是有可能为人间带来祥瑞的,但是现在把人家抓起来养着,虽然上林苑中的苑囿宽阔广大,那也比不过之前想跑到哪里就去哪里,神兽应该并不会很开心,不过这东西在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估计其他人也能想到这一点。

最重要的是第二条,汉匈对峙将近百年,从一开始的汉军被动防守,到现在主动出击将他们打出阴山,从前的皇帝们都做不到这一点,不管后世是否有来者,反正这个前无古人的皇帝,刘彻当定了!

隔着帘幕,皇座之上的皇帝缓缓开口:“闻侍中所言,诸卿可还有何驳议之言?”

满朝文武皆无人出声反驳,对于武将来讲,狩猎匈奴这种吉祥的年号简直再好不过了,根本没有反驳闻棠的想法。至于那些博士们……

反驳闻侍中的话?谁敢啊!

倒不是因为闻棠现在已经达到权倾朝野这个地步。

而是因为,这些人突然反应过来,闻棠是仙使啊!

仙人的使者,换句话说就是闻棠在仙宫中有人脉,真上头有人。

这种关于祥瑞、吉兆、预警的事情完全就是她的舒适区。

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悔当日在雍城祭祀时反驳广牧君的白灾之说,毕竟人家有仙缘,万一是仙人提前入梦偷偷提醒过她了呢?

唉,谁让闻棠朝堂风云搞得这样成功,这样气人,让他们都快忘了她是仙使这件事。

最后,和历史发展相同,刘彻还是拍板将年号定为:元狩。

若是别的,闻棠在图书馆里翻史书时还要自动转换年号,很麻烦的。

确定年号后,又争辩了些别的政务,今日政事繁杂琐碎,公孙弘足足将这些策论记满了三只笏板,直到日上中天,朝会才散去。

刘彻最先离开,诸位大臣才纷纷各自出殿,今年冬天,天气冷得发邪,即使出殿前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可众人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寒风一吹,像刀子似的由皮肉刮到骨头。

这已经冷到可以用“疼痛”来形容了。

如今才刚十一月初,就已经这么冷了,往后的几个月可怎么熬啊,

天上的雪连着下了四五日,依旧没有停下的迹象,仰头望去,一片灰白,雨雪茫茫,将周围环境映照得昏暗无光,即使未央宫中有隶臣妾们提前清理打扫地上积雪,可这样寒冷的温度还是使地上积了一层薄薄的碎冰,不到半刻钟的功夫,就能将人脸颊和鼻子冻得通红。

这样的异像,大概率能验证闻棠的白灾之警,朝中官吏更加认真预防灾难了。

身份高贵的肉食者们在冬日可以锦帽貂裘、暖炉炭盆,有无数种让自己保暖的方法,但这并不意味他们不会受到白灾影响。

就比如现在,公孙弘这位快要八十岁的丞相在未央宫被薄冰覆盖的路上行走,即使旁边有人搀扶,依旧行走的小心翼翼,以避免自己滑倒。

到了他这个年纪,只要小心滑倒一次,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