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1 / 2)
参闻棠。
对于这些奏疏,刘彻当然是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恰好现在见到闻棠,想看看闻棠的反应罢了。
闻棠倒是没啥太激动的反应,她知道就算没有那日在石渠阁中发生的事,这些参本也会呈到刘彻手中,只是时间早晚不同罢了。
“我闻棠,堂堂七尺女儿,行得正、坐得直,文会画图策论,武能舞剑骑射,虽谈不上品行高洁,但也没做过什么坏事,实在想不出来这世上会有谁来参我。”
这些话和东方朔刚到长安上书刘彻时说的差不多,其实挺自恋的,但耐不住说得都是大实话,闻棠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啊!
“陛下!”闻棠倒打一耙,“相反的,臣倒是认为您应该查一查这个参我的人。”
“这是为何?”
显然刘彻被她这反咬一口的举动给弄迷惑了。
他手下那些臣子们,遇到这种情况后绝大部分的反应都是眼泪一把鼻涕一把诉说自己对大汉对皇帝的忠心耿耿,或者也有偷偷掉眼泪的。
闻棠的举动可真称得上是古今第一人。
“臣是个好人啊!”她反复强调,“您可以去调查一下,身边这些人,府中隶妾家仆,廷尉府中那些官吏,但凡和臣有过接触,都没有厌恶我,为什么偏偏就他们这么特别,上奏疏参我?”
“为什么他们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我觉得他们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这个想法还真是……
挺有道理的。
宁可指责他人,绝不内耗自己。
闻卿类朕。
刘彻为闻棠的脑回路感到惊奇,还注意到一个点:“你还会骑射?”
闻棠:“刚学的。”
刘彻:……
“学无止境嘛,我就是要趁年轻多多学习。”
话中的好学程度堪比孙权劝学典故中的吕蒙,甭管学没学,反正态度是摆在这里了。
闻棠:“我最近还看孔子的文章,品出了些新的味道。”
刘彻:“有多新?”
刘彻知道闻棠不是文盲,而且肯定对儒学有了解,因为闻棠第一次见到刘彻时就文抄公了韩愈的《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但这个“新”,具体能有多新?
可别像某些博士那样晦涩难懂。
不,不会的,刘彻了解闻棠,她力求精简,平时连个生僻字都不写(实际上是因为不会)。
“据儿过来。”刘彻抱住刘据,言语间还带了点慈父感,“让我们一起听听新的见解,你也快要启蒙了,来跟闻先生学习学习。”
人生总是无常的,即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也不会想到,这是他未来太子被带偏的第一天。
闻棠:“子曰仁德,德者,应有高德、私德、功德、品德、武德。”
“用仁德解决不了的人和事情,可以考虑一下用高德和武德解决。”
小刘据眨了眨眼睛,看了看闻棠,然后又充满好奇地看向刘彻:“父皇,高德和武德是什么?”
刘彻没说话。
示意闻棠继续说。
闻棠:“高德为高压之德,武德为武力之德。”
董仲舒的理论不光只有儒家思想,相反是在儒家基础上掺杂了各家学说糅合而成,因为儒家从骨子里就是维护君主统治的,“天人三策”实际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而专门制定出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