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1(2 / 2)
电报内容如下:
少庭,近家中一切安好。
另有好消息,其父许怀清在八月底安然抵达港岛,虽然左小腿残疾,但除此外并无其他伤痛。只是不知该是庆幸还是悲恸,随即九月十八,对华战争正式开战,你远在美利坚,我们心中十分安心,战火定不会波及到大洋彼岸。
而港岛租界形式复杂,本也断断不敢对港下手。如今举国关键时刻,我们一家侥幸各自安稳,但心中悲痛不已。尤其是你父亲已经白了半头,但如今伤痛之躯只会徒增累赘。
看到这里时,少庭松了口气,虽然和许怀清没什么感情,但毕竟也相处过段时间,他能安然无恙他心中自然还是十分开心。
但也如电报中所讲,正是举国哀恸之时,试问一个来自百年后连高中学业都没读完的灵魂。
他连近代史知识都还给了老师,这个重生到民国时年仅十七岁的青年,能做什么?
他没有军事才能,打仗只怕就是做炮灰。就连写小说,也不得不承认,被更高权势的人轻轻几句话,他就得灰溜溜的离开沪市,最后远走大洋彼岸才能继续写小说这件事。
他只会写小说,那就悄悄地在小说中宣扬反战和塑造更好的华夏人角色,以及将所赚取的金钱捐献给国家。
这是他能做的事,也远远比怀着一腔热血跑去做炮灰要能提供更大的帮助。
许多留学在外的华人学子,大部分都在谴责这场不义之战,但真要回国又只是少数人才有这样的爱国情怀。
通过琳达布莱克女士的四处游走,又得到一笔美利坚民间捐款:基本都是莫恩温德的读者,如今他的名气和当红明星也没什么区别,很多读者早就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
继而便是需要寻找可靠渠道,有爱国华商筹集物资,但大多需要到达港岛码头中转。将物资和金钱托付给商人也是冒了极大风险,幸运的是此人如果顺利到达港岛,许家几人正可作为接应。
而许怀清也可以从前线转为幕后,不至于赋闲在家只能心中悲闷,满腔痛苦抑郁后半生。
电报后半内容:
港岛已经上市《英雄诞生》和《都市英雄》第一本,家中人都阅读完毕,依旧被你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内容所惊叹。少庭,如今想来那时幸亏有你母亲支持你去美利坚,你的才华确实不该被就此掩藏。
另打听到消息,这两本中文版本沪市也上市发行售卖,我们托人从沪市寄来了些报纸,关于你曾经的评价现在已经推翻。很多人希望你能将《我们的世界》写完出版。
这大概是个好消息,可那曾是伤你至深的地方,因此如何定择皆尊重你的意愿。
最后电报内容,像是附带的想起还有沈灵均此人:
少庭,祝你与沈莱恩生活安好,岁月平稳。
来自你的父亲,母亲,姑姑,妹妹的问候。
沈灵均和少庭一起看完电报,看到最后连中文名都不称呼他,他就道:“一说沈莱恩,就知道是许女士还再怨恨我把你拐到美利坚。”
“许女士心情好,就叫我灵均。看我不顺眼,就唤沈莱恩。”
沈灵均说到这里,身边如今已经二十一岁的青年靠在他肩上,近来停更不用再每天八小时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