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9(1 / 2)

加入书签

,宣扬了炎黄文明。

文治方面,说路不拾遗也许还有点过,但从地方到中央,大家都能明显的感觉到饿死的人少了……这说起来是个笑话,但在农业文明还没有进入现代文明的情况下,这还真是一个指标。

过去就算是帝都,每年也总会饿死几百人,而在今年,基本没有。

玉米这种神物普及到了全国,农学院的各种技术也推广开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吏治清明。铭妍自己节俭,就带动文武大臣如此,同时海贸发达,做官的俸禄也优渥,一般来说,大家也没有必要去贪。

当然,还是有弊端的,也总有贪污的,但这些人在地方上还好,到了中央总是能被铭妍给抓住——什么?不去中央?就窝在地方上?述职啊!

过去述职,级别不够的话,大家也就是到自己所在的部门报到一下,现在,却是真要面圣的!而且还不是那种乌压压跪一片一起面,铭妍会一个一个的面!

而凡是被她面过的,有问题的,基本都被抓了出来!

第124章

心里没有小九九的, 对铭妍那是基本满意,此时就算她在铭召这个问题上犯糊涂了,大家也说不上多么失望, 更多的一是心焦, 二则是更紧的去盯着铭召。

不过他们盯着盯着,自己也有些泄气了……铭召做的, 和铭妍如出一辙, 或者,更好一些?

过去大家对铭召的印象, 就是一个执绔王爷, 平时最爱踅摸点稀罕玩意, 仗着铭妍的宠爱还插手了各种贸易, 虽没惹过什么大祸, 但远远说不上能干。

但现在进了刑部, 那简直就是开挂啊!

什么历年积案都被他拿出来清扫了一遍, 然后大家发现, 在这方面,他也是真开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大案、要案往往都是和官员相勾连的, 一个平民百姓要杀人,随便也杀不了多少, 或者说就算是做成惊天大案,危害也有限——于国家层面来说。但要是有了政府的力量, 就是另外一个层次。

这些案子要侦破的时候也总有阻力,铭妍是有识人之明——这一点倒也没有太多人多想, 铭妍早慧这是无可辩驳的,否则也不可能在弱年就干翻了在朝中经营多年, 又内有太皇太后

,外有陇西李家的锦荣,何况她还是大宗师,大宗师感应无比灵敏,可以说几乎就做到了一叶知秋。

但,她毕竟是一个帝王,她需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而述职也不可能包括所有官员,更关键的是,到了一定层次,总有一些功法能收敛心神,面对大宗师的探查,也能不露丝毫。

嗯,自从铭妍抓了几个心怀不轨的官员之后,有功夫在身的,都私下偷偷练了相关功法,用处嘛……不好评价。有的好像练的也不怎么样,但就蒙混过关了,有的功夫非常精深,却还是被铭妍抓住了。

当然,不管好坏,铭妍的震慑力是足足的。

不过这种震慑只能保证一定程度的干净,这在吏治上已经可以说是清明,可下面的藏污纳垢依然不少,而现在铭召又来了一层梳理——他怕什么官员?什么世家?就算是那几大圣地,也要卖他一个面子!

于是早先弹劾他的官员很快就转变了思想,有的甚至夸奖他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