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7(1 / 2)
简昀只能把系统前后的变化,推说为主线任务二是长线任务,时间跨度太大,不像主线一那样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能看到反馈。
再加上他也用不着系统反复督促,自己就能很自觉地完成任务。
当然,最后一个点,是简昀自己猜的。越到后面,系统奖励的东西自然也越珍贵,不可能像之前那样随随便便就发放。
所以系统就变得比之前更“沉默寡言”,也是为了凸显重要性。
就连前两年拿到了第一和第二次奖项,完成了两个阶段,任务的奖励都从之前的出实物,变成小气吧啦的喜爱值和娱乐圈的资源以及人民币。
要说简昀不急,那不可能。
主线一奖励的残页开出来的设计图,为了残页上的仿星器装置,东夏甚至不惜和普鲁士合作,也要从他们手中购买他们的仿星器作为对比,对照来看残页的设计。
而科研人员更是花了整整三年时间,一边研究普鲁士的仿星器,一边对照设计图纸,再尝试不同的新材料,才把这个设备建造出来。
但是光建造出来也没有用,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驱动,并让设备运转起来。
设备建造出来后,简昀被任伯伯邀请去看过这个大型设备,任伯伯笑称这个设备是“不能启动的铁疙瘩”。
因为不管科研人员怎么研究,建造得如何完备,但都缺少最重要的一环——一个可以观测并且约束等离子体的模型!
当然,这个可以继续用资源去请教普鲁士的科研人员,可话又说回来,人有不如我有。再说,即使是当下对仿星器研究最深的普鲁士和其他国家少量的研究室,这个模型问题都亟待解决!
w?a?n?g?址?发?布?y?e?ì??????w?ě?n????0??????????o??
而刚好,在三维空间下,等离子体的稳定约束,与一组非常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相关!
Nacier-Stokes方程,即NS方程!
而更巧的是,简昀前段时间才攻克了NS方程,得出通解。
事实上,简昀并不真的是前段时间才攻克的NS方程,他早两个月就完成了,并且关于这个答案的正确性还经过系统奖励物品的确认。
通解出来后,他已经知道自己在做的这件事对这个名叫“仿星器”而言的设备多么重要了。
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NS方程的通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要做的是,用所学的数学建模知识,为仿星器建立一个可以观测等离子体和等离子体在被电磁约束过程中形成的湍流的数学模型。
因为是他自主攻克的NS方程,在这方面其他数学家只能给他一些启发,而不能帮助他完成这项工作。
不过好在全程都是简昀完成的,简昀的思路很清楚,在他公开论文的时候,这个模型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了。
只是这个成功暂时不会向全世界公开而已。
毕竟这个模型他们可以使用,公开后,其他国家也可以使用,在他们没有把这个仿星器研究出一个大概来,是不可能公开的。
据他所知,这个模型的效果很不错,科研人员用从普鲁士买来的仿星器,根据他建造的理论模型,一群科研人员重新编写了底层逻辑,亲自实验了效果。
简昀还记得任伯伯说“等离子体比之前稳定了80%以上,如果再熟练,这个比例还会继续往上升!”
他自然为东夏感到欢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