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8(2 / 2)

加入书签

简昀被屈浩扑得一歪,晃了两下,稳住身体后,才问他:“屈浩,那你答得怎么样?”

“……”屈浩一僵,小声说,“不确定答案,但我把我想到的思路写了上去。”

陈静和问简昀:“简昀,你呢?你用的什么办法?”

“韦达跳跃。”简昀也不隐瞒,把自己的解法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反正考都考完了,现在说什么也没用。

陈静和沉默了片刻,像是在思考“韦达跳跃”是什么,过了一会,她有些懊恼:“韦达跳跃确实是最适合的办法,我怎么没想到!我用的是有理化构造,走了很多弯路。”

“静和没事的,你能写出来已经很棒了,我倒推了好几次,观察因式分解,到最后都没有写出来。”谢淼淼安慰道。

张文哲和宜兰也纷纷把自己的解法写了出来。

齐志学在一旁听着他们讨论,原本只有6成把握,但现在有了9成。

无论如何,这些孩子都把自己想到的解法写了出来,这一步已经赢了大部分人。

这些解法中,虽然有的解法弯弯绕绕,可能会被扣一些分数,也各有优劣。但整体而言,是并不会扣太多,组委会也要考虑到最后的结果,如果因为试题难度太大,过线的选手太少,放出去也不太好看。

他歇了担心,接下来就看组委会怎么评分了。

imo的阅卷工作从第二天竞赛的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三天的凌晨。

莱因哈特·摩尔根也参与了此次的阅卷,他的年纪虽然在一众教授里显得比较年轻,但他却是很少熬夜的人。

普鲁士人的特征没有反映在他的性格上,而是生活习惯上。他更习惯准时准点入睡和起床,像这样熬夜批卷十分少见。

“下次见到赵,一定要让赵请我吃大餐。”摩尔根嘟嘟囔囔,盯着咖啡的表情苦大仇深。

一杯咖啡下肚,他睡意全无,继续投入到此次imo的试卷批阅中。

他面前摆着一份试卷,上面的分数非常显眼。

42分满分。

而且还是经过了几次重新评卷后,这份试卷才送到他面前。

虽摩尔根并未参与出题,但题目的难度他还是知晓的,完全没有想到有两道这么难的题目里,还有人能拿满分。

他重新翻阅试卷,再次细细查看。

这份卷子的笔迹很清楚,每一个公式都看得一清二楚;解题步骤也很有序,虽然思维跳跃,但逻辑并没有断,并且这种跳跃的思维,让他在同一道题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

尤其是第六题。

在很多人空着,或者用死办法分析拆解题干的时候,他使用的是韦达跳跃,用最快速度证明了这一题。

摩尔根翻到答题卷第一面,试图去看这份试卷的主人,但什么也没有看见。他才意识到,这是imo的试卷,而不是普林斯顿大学里他的学生的试卷。

不过,这种跳跃性的思维,他好像见过。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所想的人。

但可能性很大。

赵,你真的收了个很有天赋的学生啊。

摩尔根笑了笑,在批复意见上打了一个勾,意思是确定无误,这个分数是正常的。

于是,本次imo唯一一个满分选手诞生了。

7月17日,放榜日。

全体参赛选手在上次参加开幕式的场地聚集,等待imo主席宣布本次的竞赛成绩。

先是本次imo的主席米勒在台上发表对此次竞赛的总结和致辞,过了十几分钟后,才进入下一个议程,也就是所有人都很关心的部分。

“那么接下来,将由我开始宣布,本届imo竞赛各奖项分段的获奖选手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