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3(2 / 2)
小院里蹲守的少年郎猛抬起头。
正是消失多日的阮惊春。
佛堂背后的这处秘密小院,除了当中蹲了个少年郎,其他地方挤挤挨挨塞满了木书架,只留出个窄通道走人。
两边目光碰了下,章晗玉冲小院中央蹲着的少年微微一笑,还没来得及说话,阮惊春抢先开口叮嘱:
“阿郎,吸气,侧身,横着走。竖着进不来。”
章晗玉:“……”
*
佛堂院门外,凌长泰眉头紧皱,低声问询主人:“阿郎,主母进佛堂的时辰,是不是太久了些?”
凌凤池的目光越过越来越密的雨帘,对着远处毫无动静的佛堂,道:
“再等等。”
第36章
头顶青瓦雨声阵阵。
隔出来的这件秘密小院,十步长、只有五步方。佛堂青瓦覆盖于上,两根房梁架起的缝隙之间漏出点天光。
除了当中蹲了个少年郎,其他地方挤挤挨挨塞满了木书架,三排横木板塞满了文书卷册,只留出个一尺的通道走过。
章晗玉侧过清瘦的肩,螃蟹似地横着走,才把自己塞进一尺宽的通道里,挪动到中央,跟地上蹲着的少年来个面对面。
“通道越来越窄了。“她边横着挪边抱怨,“迟早有一天我塞不进来。”
地上蹲着的少年抬起头来,正是消失多日的阮惊春。
“没办法,东西太多了。”阮惊春实诚地说:“还有新东西要运进来,这里还得再打个书架。”
他倒不是喜欢蹲着,而是新添了个大箱子,无处落脚。他索性蹲在箱子上了。
这处秘密小院最新的摆设,便是他此刻蹲的箱子。
由岭南郡的绣衣郎,二月末送入京。
遍布大江南北的绣衣郎密报网络,是她义父吕钟手里的一颗重要棋子。每月都有各路密报消息源源不断地送入京城。
负责在京城接洽绣衣郎的,从前是鲁大成。
鲁大成突然倒了台,手下势力被连根拔起,绣衣郎递送消息的网络乱成一锅粥,连她义父都失去了控制。
上回她递交给阮惊春两封密信,就是惦记着这事。
岭南和京师相隔三千里,岭南郡的绣衣郎得消息晚,鲁大成垮台整个月了,这箱子上还贴着给“鲁常侍亲启”的封条。
入京后无处可去,四处倒腾转手,喏,被阮惊春弄来了。
打开箱子,里头塞了半箱密报文书。压箱底的是个小木匣子,沉甸甸的,以铅封死锁孔。
阮惊春掂了掂,当面撬开。
“嚯。”章晗玉没忍住惊叹一声,险些被珠光宝气给闪瞎了眼。
满满一匣子鸽子蛋大的东珠。
“绣衣郎私下送的孝敬。”阮惊春抓起一把东珠,“咱们收了?”
“不收你还能送回岭南郡?原样封条贴好,先收着。”
章晗玉舀了把夜明珠,打量片刻,扔回箱子去。
飞快地翻阅过密报,岭南郡平安无大事,章家族人在流放地正常生活。
“送来的密报全烧了。”
这便是为什么要紧挨佛堂修建密室。
佛堂终日香火不断,烟雾缭绕。同片青瓦覆盖下的秘密小院,隔三差五地烧些字纸书卷,谁能分出青烟和灰烟的区别?
章晗玉实在没处下脚,贴墙站着,叮嘱阮惊春,“烧完把箱子扔了,东珠匣子放书架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