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4(2 / 2)

加入书签

王婶愣住了,她还从来没想过要把庄稼地改种其他,毕竟祖祖辈辈都是靠种粮食过活,虽然每年的收成也就勉强果腹,但是他们从来没想过要改种其他的东西。

“这能行吗?”王婶有些不确定。

种了一年药材,赵明笙心里已经大概清楚青山村这边适合种植什么药材,她计划是选择一些比较好种植的药材,像金银花之类的,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并不高,一年还可以收获两季。

“青山村的地相比较种植庄稼,其实更适合种植药材。王婶若是信我,就按照我说的做。”

这件事的成功与否,赵明笙没有十成的把握也有八成。

王婶思考了片刻,咬咬牙:“成,我听你的!但是其他人可能不会轻易放弃庄稼地。”

赵明笙微微一笑,这个她也考虑过,等村里的人尝到甜头了,自然也就有人愿意种植了。

原本是计划好中午在赵家用饭,孟氏亲自下厨。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中途景流来了一趟,说是京中出了事,圣上急召他回京。

晏琢略带歉意的目光望过来,赵明笙立马摆摆手表示没关系,“正事要紧,下次等搬完家了再请你去尝尝我娘的手艺。”

晏琢深深看了她一眼,“好。”

听说晏琢有事已经回京了,赵父颇有些遗憾。赵清越去县里的学堂与夫子和同窗告别,中午也不回家吃饭。孟母做的一大桌子好菜都便宜了赵明笙,吃的她肚子撑的圆溜溜。

用了饭,赵明笙躺回床上又休息了一会儿,待日头不那么晒了,她爬起来,叫上王婶一起去了药田。赵家搬去京城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了,她得趁这段时间尽快帮王婶把地里的事规划好。

“等地里最后一批果蔬成熟后,婶子就照我说的做就行了。”

王婶家地里还有一些没成熟的果蔬,如果这个时候就砍掉也怪可惜的。赵明笙大致帮她规划好了这片田地等翻完地该种什么、怎么种。

王婶很是感激,对赵明笙连连点头道:“听丫头你这么一说,婶子我心里就亮堂多了。”

解决了王婶的问题,赵明笙也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

接下来就是搬家的大事。

老宅这边有晏琢派人帮忙,真的替赵明笙省了不少心,拉运货物的马车他们都安排妥当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赵家告别了乡亲,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马车。

到了京城后,光是归置从青山村带来的家当,就让一家人里里外外忙了三天。

为了住的舒心,赵明笙趁着天热找人把屋墙砖瓦该翻修的地方都翻修了一遍,省得到冬天透风夏天漏雨的时候才去修修补补。耳房也趁这个时候收拾出来,安置孟母的那些花。

赵家举家搬迁到京城,最开心的莫过于顾老太君。听说赵家新宅这两天还没拾到好,她也不方便过去,想着二儿媳李氏亲戚好像也住在那一片,她应该更熟悉一些,便挑了几个丫鬟和护院,派李氏带人先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这正合了李氏的意,她乖顺的应了下来。

出了侯府李氏没直奔赵家,反而却先悄悄去了隔壁的侄子家。

李氏弟弟福薄,三年前就因病去世了,如今家中就剩下妻子苗氏和侄子李玉成,侄子媳妇也是个短命的,嫁进来不过一年也因病去世了。她弟弟就这么一个独子,做姑姑的自然得帮着张罗一些。

李氏和弟媳苗氏说明来意,想让侄子同她一起去隔壁赵家帮忙。苗氏听了她的话,眼神却有些躲闪,支支吾吾招呼她先喝茶,只说自家儿子出去了,还没回来,已经派人去叫了。

李氏皱眉,这一大早的能去哪?

半盏茶的功夫后才见自家侄子打着哈欠还有些衣衫不整地从门外进来,隔着老远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