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9(2 / 2)

加入书签

吃了大半个月的土豆,大家的面色都快和土豆差不多了。

这雨后冒出来野菜简直就是希望之光!

刚长出来的荠菜最嫩,和肥瘦相间的猪前腿肉一起剁成馅,无论是包饺子还是包包子都好吃。

曲曲芽清洗干净后用开水焯上一遍,泼上油再淋上蒜汁也是一绝。

赵明笙正指挥着厨房里的伙计,将清洗干净的野菜下锅,忽然听到门口有人在喊珩王殿下安。

一转头,看见宴琢杵在门口。

“殿下怎么来了,水渠那边已经修好了吗?”

赵明笙知道宴琢准备修筑水渠的事,对此她也是十分赞成。有了水渠,那兖州百姓今后的农业灌溉问题就容易多了,一想到水渠修成以后兖州百姓不用再为缺水浇地的事发愁,她便忍不住粉唇微弯,笑嫣生动。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Y?e?不?是??????????€?n????????????.???????则?为?山?寨?站?点

宴琢也被她的笑容所感染,嘴角微勾:“嗯,已经修好了。你这边情况如何,那些患者的情况怎么样了?”

“大家的病情都有在好转,有几位患者今天就可以痊愈离开书院了。”

赵明笙轻描淡写的说着,但宴琢知道她背后为之付的艰辛却一点也不少。

这段时间要不是有赵明笙和那些郎中在,黄富仁的那些伙计根本忙不过来,书院恐怕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赵明笙带着那些郎中,白日里在书院忙上忙下的救治病人,夜里还要和众位医者聚在一起,探讨医方。不分白天黑夜的忙碌,日以继夜的研究,一天也不曾松懈过。正是他们这份不懈的努力,多次挑灯夜战的钻研,不断的调配,才最终成功提炼出治疗最有效的配方。

“辛苦了。”

宴琢没再多说什么,该说的他都已经在送往京城的信中说明,相信皇上一定会对他们有所嘉奖。

他看着赵明笙挽起的袖口,问道:“今天怎么想着到厨房来了?”

“这几天雨水丰盈,伙计今天在后院发现了一些刚长出来的野菜,便采了回来。我准备给那些痊愈准备离开书院的患者做顿好吃的,就当作为他们祝贺和践行了。”

男人点了点头,顺手挽起袖口。

“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赵明笙想起他之前的“丰功伟绩”,顿时头摇的跟个拨浪鼓似的。

一个能把白粥煮成黑粥的男人,怎么敢让他进厨房啊!

“不用不用,这都快弄好了”

“好。”

宴琢也不勉强,放下袖子乖乖等在一旁,只是眼帘有些微垂。

看到他这副有些落寞的神情,赵明笙顿时有些于心不忍,他只不过是想帮忙而已。

赵明笙心软了。

她想了想,从一旁的桌子上拿出来一个石头制成的捣蒜罐子,还有一根用来捣蒜的石杵,拍了几瓣蒜扔进去,然后一股脑地塞给宴琢。想到还有饺子,她又多准备了一些蒜瓣扔进去。

吃饺子哪有不沾蒜汁的道理。

“捣蒜会吗?”

怕宴琢不会,她还比划了下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