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6(2 / 2)
每个人仿佛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七八岁的孩童哪里知道什么叫撒谎,他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血淋淋的真相。
他的母亲也顾不上吃东西了,慌慌忙忙地将他揽在怀里,并一把捂上了他的嘴巴。因为饥饿凹陷进去的眼眶中,一双黯淡无光的眸子惊恐地看向眼前的这些士兵。
虽然这些人好心给了他们食物,可谁知道他们与城中的那些狗官是不是一伙的呢?万一这番话激怒了他们可怎么办啊......
这位母亲心底在无助的哀嚎。
“各位大人息怒,我家孩子是太饿了,才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大人有大量就饶过他这一回吧!”男人咽下梗在喉间的食物,连滚带爬惶恐的伏跪在地上,生怕自己慢了一步全家的性命就要不保。
“他说的没错。”
“那些狗官确实该死。”
宴琢扶起了他单薄的身躯,语气冰冷的一字一句道,鸦色的羽睫覆盖住他眼中的风暴。
他身后的众人也都收敛起神色,一个二个的都将拳头捏的紧紧的。
在他们这次赈灾队伍之前,朝廷也陆陆续续拨送过这次粮食。可如今看来,这些粮食并没有到百姓的肚子里。
那能去哪了呢?
只能是进那些黑了心肝儿烂了肺腑的狗官肚子里!
后面的路途上,他们也遇见了不少幸存下来的难民,从他们的口中,陆陆续续还原了整个兖州的悲剧。
所谓天高皇帝远,这里的官员仗着地处偏远,朝中政权更替又无暇顾及对这里的掌控,便开始了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畜生不如的行径。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兖州竟成了这些贪官污吏可以一手遮天的地方!
天灾这是其中的一个楔机,人祸才是导致这一切悲剧的源头。
早在大旱来临之前,当地的百姓就已经被繁重的赋税压得不堪重负。掠夺剥削,更是令百姓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再这样下去官逼民反是迟早得事。
只是兖州的百姓还没来及反抗,大旱就来了。忙碌了一年的庄稼到头来却颗粒无收,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拿什么去反抗,如何活命成了他们的第一要务。
像这样拖家带口离开兖州的不在少数,那都是在家里实在活不下去,才决定逃离那里,要是能安稳的活着,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容城,是进入兖州后距离最近的一个城。
炙热的太阳直射在土色的城墙上,仿佛能看见升腾起的热浪。若是朝城墙上仔细看,就能发现些那些黄褐色的墙壁上还夹杂着一丝暗褐色,那是血迹。
城里有粮,却不愿意发放给那些难民,甚至为了防止难民进城引起混乱,干脆将城门一关,把他们隔绝在外。墙上那些暗褐色的血迹,是那些想要半夜爬墙进城,却被射杀下来的人留下的。
这也是从外逃的难民口中听来的。他们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不得不离开这里,另找出路。
城墙上似乎有人在守着,一看到大部队的影子立马跑去向上级报告。等到宴琢他们走到了城门下,刚好有士兵将城门缓缓推开。
城门一开,容城的知府王顺之立马带着自己的部下迎了上来,显然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他可是听闻这位珩王可是京城的一大煞星,应对起来也颇为小心翼翼,知道他们今日便会抵达,一早便在这里候着了。
见领头的马车中下来一人,他猜想这一定就是那位珩王,连忙堆起谄媚的笑容迎了上去。
“珩王殿下一路辛苦了,属下名叫王顺之是容城的知府,我已经在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