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0(2 / 2)

加入书签

“我六你四,您看可以吗?”

黄富仁还正在苦想,要是赵明笙想要再把价格降下一层,他该怎么样拒绝,就听见人家小姑娘并非是想降价,而是把价格又往上提了一层。

“我知道,您这边承担的风险也很大,药材运输的过程中,如果碰到到恶劣的天气,刮风、下雨,药材有很有可能会因为天气潮湿造成一部分的损失,药材的市场也有可能会有价格上的波动,这些都是不可预料的,都有可能给您带来损失。”

“相比较来说,我这边的损失就会小上很多,所以我们四六分您看行吗?”

黄富仁被她这番恳切说辞打动了,他也不谦让了,把到手的利益往外推,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了。

“好!”

两人当场立下了字据。

赵明笙则带着王大婶,将一部分已经成熟的药材从地里挖了出来,交给了黄富仁带来的伙计。

当这些药材交接完毕后,忙活了半个月的赵明笙和王大婶总算松了一口气。

“赵丫头,现在天气炎热,这些药材不宜储存,可能明日我便要带悦心返回京城了,要是你以后去了京城,欢迎你到寒舍去游玩。”

“当然,有机会我一定会去找黄姐姐玩儿的!”赵明笙愉快的答应下来。

她有预感,未来她一定还有机会再回京城的,回到那个她生长了十四年的地方,看看祖母,看看那些老朋友,再去见见新朋友。

第82章

八月的京城,蝉声伴着热浪一波接着一波。

往年的这个季节,宫内已经开始准备去往行宫避暑了,今年却没有动静。有人自作聪明的在朝堂上提议去行宫避暑,被皇帝驳回外加臭骂一顿。

其他人见了那人灰头土脸的样子自是再也无人提及此事。

皇帝只是将他臭骂一顿,没有罢他官撤他职,就已经算仁慈了,如今兖州的百姓还在水生火热中,他作为一国之主,子民尚未得救,他又怎好独自去逍遥快活。

可能是因为天气燥热,外加心情烦躁,上火成了皇帝的又一大烦心事,牙疼疼的半张脸肿的老高,来了几波太医都不管用。

现在,有宴琢接下了去兖州赈灾这一重任,皇帝的一大烦心事没了,顿时觉得也不上火了,牙也不疼了,简直比去了十趟行宫还管用!

接了赈灾的任务后,宴琢一刻也没闲着,除去筹备粮草的时间,他还将这些日子兖州递来的急报研读了一番,每读上一本,他的眉头就紧上一分。

最后经过仔细地查看,他发现了其中还有不少的微妙之处。

精河镇和石化镇是相邻的两个镇子,不论是从占地还是规模上来说都差不相离,但是他们的受灾情况却大不相同,向朝廷所需的所求的粮食数量也相差甚远。

根据当地报上来的灾情造册,精河县一共有一万五千人受灾,而石化镇报上来的确是有五万人受灾,光是这三万五千人数上的差别就已经令宴琢心生怀疑,至于到底是何情况还得到了兖州实地考察过后才能了解。

在第一封急报送来之后,皇帝就曾下令当地的官府开仓放粮,先将粮仓中的一半五谷按照户籍人头分发下去,剩下的一半则用以施粥的形式每日搭设粥棚。

但从后来一封封的急报看来,此次灾情来势汹汹,新帝登基又不足三年,各地粮仓储备不丰,光靠当地官府的存粮那是远远不够的。皇帝随即下令,从京城调运三万石粮食运往兖州。

因着事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