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7(2 / 2)

加入书签

看似有选择,实则别无他选。

“母妃,我们等父皇。”李玉华感受到母亲的焦虑,紧握她的手,让她安心。

邓惠妃想起远在扬州的皇帝,唇畔溢出一抹苦笑。

指望他?还不如指望徐茂!

宫乱时,他薄情冷性地一走了之,如今他都自身难保了,哪能抽出人手,专门来接她们。

将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或许向天祈求天神降世相救,效果来得更快。

如邓惠妃所想,驿站官员快马加鞭,将长安新变,徐茂杀进宫又折返的消息送到扬州,同时,徐茂给皇帝的信也到了。

皇帝先听徐茂屠戮叛军之事,震骇不已,本来徐茂慢悠悠进京,他都不抱希望了,谁承想竟给他意外之喜。

“不过她怎么不直接杀了杨牧,迎朕回京啊。”皇帝不满地蹙起眉头,紧接着展开徐茂的信,惦记着稍后回信,催促她铲除逆贼,平定长安之乱。

信纸一打开,字迹飞进皇帝眼里,皇帝脸上笑容登时凝固。

徐茂要求为贵妃正名,斩杀奸佞,冯相,否则她就撂挑子不干了,放任叛军占据京都。

末尾处,徐茂还提了一句,宝昌公主在她手中。

人尽皆知,宝昌是他最疼爱的女儿,这不是威胁是什么!

皇帝牙齿微颤,气得发抖,猛地将信拍在案面上,猝然跳起身,摇摇晃晃地后退两步,站稳后厉声大骂道:“放肆,岂敢逼君!”

哐啷一声,他踹翻桌椅,左右侍奉的人慌忙伏身,噤声屏气。

皇帝发怒,户部尚书鲍晖匆匆赶赴,得到允准看了信,给皇帝出主意:“圣上息怒,徐茂有平乱之能,只得拉拢,不可得罪,待圣上还于京都,政局平稳,适时再论处徐茂冒犯之罪也无妨。”

“难道就要如了她的意,砍朕左膀右臂?宝昌在她手里,朕若不救,外面不知又要说什么……”皇帝气愤难平,“难道她忘记晋王是谁给她封的吗?这么快爬到朕头上撒野!”

鲍晖宽慰皇帝平心静气,捏着信纸思忖道:“圣上,臣在外听闻一出戏,民间传唱颇多,名唤《冯秋叶》,似乎是讲述贵妃的故事,为百姓道明天下大事,贵妃无辜,致使民间对圣上未处置奸佞耿耿于怀,或许圣上应当为国除害,以正法理,徐茂便无话可说了。”

皇帝目光霍地凌厉,刺向鲍晖,鲍晖紧忙低下头。

“你也逼我……”

皇帝忽然感受到权力急速流失的滋味,颓丧地跌坐在椅子上,任他如何回避,终究逃脱不得。

“圣上恕罪。”鲍晖慌忙跪地请罪,“冯相操劳几十年,劳苦功高,等乱局平定,圣上归都,再追封冯相美谥,荫蔽冯氏族人不迟。”

话是这么说,这会儿杀了冯相,冯家基本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皇帝掩面哭泣,算是默认。

鲍晖继续道:“既处置冯相,公主金尊玉贵,亦可留在徐茂身边作质,令徐茂安心,此外,有公主在,圣上也能随时了解徐茂动向,必要时一举击杀。”

皇帝一愣,手臂放下来,脸上没有泪水,他红着眼睛,仰天无奈道:“我的宝昌,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